[實用新型]一種蓮籽脫皮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85489.4 | 申請日: | 201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916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邵偉;樂超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峽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N5/00 | 分類號: | A23N5/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鋼 |
| 地址: | 443002***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機 脫皮 脫皮裝置 機械化作業 輸出端連接 輸入端連接 表皮損傷 產品品質 輸出端 滑槽 料斗 轉盤 | ||
一種蓮籽脫皮裝置,包括第一輸送機、第二輸送機,第一輸送機位于第二輸送機的上方,第二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有料斗,第二輸送機的輸出端連接有滑槽,位于第二輸送機輸出端兩側、第一輸送機與第二輸送機之間還設有吸皮轉盤。該裝置較好地解決了蓮籽脫皮的問題,實現了蓮籽脫皮機械化作業,提高了蓮籽脫皮的效率,減少了蓮米表皮損傷的情況,提升了產品品質。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皮裝置,尤其是一種蓮籽脫皮裝置,它適用于蓮籽脫皮作業,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蓮籽為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仁,每年的6-9月份蓮蓬成熟之際,水生植物加工企業都會大量收購蓮蓬,蓮蓬采收后需要對蓮蓬進行剝殼取籽,取出果實后曬干,以便蓮籽的的銷售或后續加工,現在的水生植物加工企業多半采用人工手工進行蓮籽脫皮取蓮米的操作,這就需要大量的用工,由于是手工一個一個地剝殼取米耗時長,取米的效率低,也會損傷部分蓮米,影響蓮米的品質。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蓮籽脫皮裝置,該裝置較好地解決了蓮籽脫皮的問題,提高了蓮籽脫皮的效率,減少了蓮米表皮損傷的情況,提升了產品品質,具有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蓮籽脫皮裝置,包括第一輸送機、第二輸送機,其特征在于:第一輸送機位于第二輸送機的上方,第二輸送機的輸入端連接有料斗,第二輸送機的輸出端連接有滑槽,位于第二輸送機輸出端兩側、第一輸送機與第二輸送機之間還設有吸皮轉盤。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輸送機的輸送輪上裝設有兩條輸送帶,在兩條輸送帶中間沿著傳輸方向裝設有切割刀,位于兩輸送帶的外側還設有護板。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輸送帶為尼龍材質。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切割刀包括刀片、刀座、固定板,刀片焊接固定于刀座上,刀座通過螺絲固定于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螺絲固定于支架上。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輸送機的輸送寬度與第二輸送機的輸送寬度相同,第一輸送機與第二輸送機的輸出端位于同一豎直面,第一輸送機的長度要小于第二輸送機的長度。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吸皮轉盤包括旋轉盤、固定盤、軸承底座,旋轉盤活動套設于固定盤外側,旋轉盤與固定盤的接觸面通過真空酯密封,旋轉盤與固定盤均裝設于軸承底座上;
所述旋轉盤為圓環結構,旋轉盤的外側面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半球型的凹孔,凹孔底部開設有通孔;
所述固定盤也為圓環結構,固定盤的外側分別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互不連通,第一凹槽的內側開設有真空口,真空口和真空管連接,第二凹槽的頂部開設有通氣孔,通氣孔和大氣連通。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吸皮轉盤的第一凹槽朝向第一輸送機與第二輸送機設置,第二凹槽背向第一輸送機與第二輸送機設置,兩個吸皮轉盤間對應的凹孔間距為1.8-2.5cm。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輸送機、第二輸送機、吸皮轉盤、切割刀均安裝固定于支架上。
本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蓮籽脫皮裝置,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尼龍輸送帶的采用有益于在不損傷蓮米的情況下利用摩擦力輸送蓮籽;
(2)切割刀與輸送帶配合有益于在輸送過程中均勻切割蓮籽的果皮;
(3)吸皮轉盤的設計有益于蓮籽輸送過程中從兩邊吸住蓮籽的果皮,并通過吸皮轉盤的旋轉,在真空作用下將果皮與蓮米分離,實現蓮籽的自動脫皮操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切割刀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峽大學,未經三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8548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蓮子通芯機
- 下一篇:一種自動葵花籽破殼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