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底盤襯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75610.5 | 申請日: | 201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743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眾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4 | 分類號: | B60G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諾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 地址: | 2015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底盤 襯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底盤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底盤襯套。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人們對汽車在節能、舒適、可靠性、低噪音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汽車底盤懸架系統的導向裝置中所用的襯套,作為導向裝置中控制臂或者桿系與車身連接的鉸接點,以其隔震性、彈性及減振性等特點,成為懸架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
目前傳統的橡膠襯套一般由外管和內管,以及兩者之間的橡膠構成,橡膠為整體式實心結構,三者硫化為一體。通過調整橡膠的配比來改變襯套的剛度,使襯套各個方向的剛度均受到影響,并按相同趨勢變化。然而在發生大偏擺角度或大扭轉角度時,橡膠由于徑向、軸向變化趨勢相同,易造成其開裂,從而加速襯套的損壞,極大的降低了襯套的使用壽命;并且通過改變橡膠配比來改變橡膠的剛度,使得襯套剛度與結構不能很好的完美結合,這對于結構設計者來說非常的不便,這些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不期望見到的。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制造成本低、工序簡單、性能優越并且橡膠結構設置有凹槽的汽車底盤襯套。
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底盤襯套,所述襯套包括內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內管、中管和外管同軸;
所述內管和所述外管之間通過橡膠結構硫化連接;
其中,位于所述中管與所述內管之間的橡膠結構及位于所述中管與所述外管之間的橡膠結構上均設置有凹槽。
優選地,所述中管的管壁為鏤空結構。
最佳地,中管的管壁上設置有條形孔。
優選地,所述中管為兩端封閉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橡膠結構以所述內管呈軸對稱結構。
優選地,所述中管的內外表面均包覆有橡膠。
在所述內管和所述中管的之間的橡膠結構的凹槽的高度可以調整軸向的靜動態剛度與扭轉剛度,延長軸向疲勞壽命。
在所述中管與所述外管之間的橡膠結構的凹槽的高度可以調整徑向的靜動態剛度與擺角剛度,延長徑向疲勞壽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底盤襯套在使用時,將其安裝在車身和下控制臂之間,內管中的裝配孔與汽車的車身連接,優選地,內管中的裝配孔與汽車的車身螺栓連接,外管與汽車下控制臂連接。在汽車啟動或是顛簸路況時,汽車底盤靠襯套中的橡膠結構可以很大程度上衰減汽車底盤所產生的振動。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底盤襯套,通過控制橡膠結構的凹槽的高度與形狀來調整襯套的軸徑比及扭擺剛度,有效的減少了在各種工況下底盤振動向車身的傳遞力度,極大的延長了襯套的軸向疲勞壽命和徑向疲勞壽命;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底盤襯套,還包括鏤空式中管,所述中管在產品硫化時,能夠大大提高了橡膠成型時的流動性,克服了注橡時產品可能爛泡的缺陷,并且使得襯套組裝縮緊時能使橡膠與中管內部接觸更密集,增大了膠粘面積,極大提高了橡膠的使用壽命和產品的徑向剛度,從而避免了襯套脫膠失效;
(3)良好的耐腐蝕性(中性鹽霧)和耐候性(耐高溫、耐低溫)能使汽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正常行駛;
(4)良好的裝配尺寸能避免因產品失效而導致汽車在行駛中異響;
(5)良好的橡膠結構能提高汽車操縱的穩定性、舒適性、平順性和NVH性能;
(6)極好的疲勞效果,可保證汽車行駛10萬公里不失效;
(7)結構簡單降低了加工難度;
(8)降低了整車的設計成本;
(9)中管采用中間對稱開孔式結構,降低了襯套的重量;
(10)生產過程穩定,操作簡易、安全,降低了人力成本,節省了生產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底盤襯套的軸測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底盤襯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中管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內管;2-橡膠結構;3-外管;4—中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茲以一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眾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眾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756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電混合動力固定翼無人機
- 下一篇:空氣懸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