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69454.1 | 申請日: | 201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738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廷奎;王貝宇;劉浩;劉晨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曉英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支撐體 無線通訊模塊 壓力傳感器 頸椎關節 上金屬板 下金屬板 假體 本實用新型 人工智能 關節假體 微型電池 體內 高分子材料 關節突關節 實時記錄 實時監測 轉動連接 電聯接 活動度 內支撐 置換術 術后 退變 椎體 無損 關節 重建 評估 保留 配合 | ||
1.一種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金屬板(1)、內支撐體(2)、外環(3)、下金屬板(4)、至少一個壓力傳感器、無線通訊模塊以及用于供電的微型電池,所述壓力傳感器與無線通訊模塊電聯接,所述內支撐體(2)和外環(3)為高分子材料,所述壓力傳感器、無線通訊模塊和微型電池均設于內支撐體(2)內;所述外環(3)的兩端分別與上金屬板(1)和下金屬板(4)連接,所述內支撐體(2)位于外環(3)內側,內支撐體(2)的兩端分別與上金屬板(1)和下金屬板(4)轉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屬板(1)的頂面設有兩排齒棘(10),下金屬板(4)的底面設有兩排齒棘(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屬板(1)頂面的邊沿設有第一限制板(7),所述下金屬板(4)底面的邊沿設有第二限制板(8),第一限制板(7)和第二限制板(8)位于同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板(7)與上金屬板(1)的夾角為40°-45°,所述第二限制板(8)與下金屬板(4)的夾角為135°-14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第一限制板(7)與第二限制板(8)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3、4或5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第一限制板(7)與第二限制板(8)是上均設置有通孔(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屬板(1)和下金屬板(4)上均設有凸部(5);所述內支撐體(2)的兩端均有與凸部(5)適配的凹部(6),凸部(5)與凹部(6)間隙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頸椎關節突關節假體,其特征在于:上金屬板(1)與下金屬板(4)的材質均為鈦合金,內支撐體(2)的材質為聚乙烯,外環(3)的材質為聚氨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未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6945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記錄壓力和運動的人工智能頸椎間盤
- 下一篇:一種袋狀腹主動脈覆膜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