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止轉套筒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1363108.2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396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周建勇;姚海舟;李家明;華佳;梁廣鴻;宋向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6 | 分類號: | B23P19/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張小容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套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止轉套筒。
背景技術
隨著自動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裝配線采用自動螺栓擰緊裝置來擰緊螺栓,自動螺栓擰緊裝置一般包括旋轉裝置、止轉裝置、以及用以驅動旋轉裝置和止轉裝置移動的移動裝置。一般的操作過程為:施工人員先固定待組裝組件的位置并對螺栓和螺母進行預擰緊,再利用移動裝置移動旋轉裝置和止轉裝置,使止轉裝置固定住螺母的位置,旋轉裝置抵接于螺栓,再啟動旋轉裝置使螺栓與螺母相對轉動,即完成了擰緊的過程。其中,止轉裝置通常采用止轉套筒來固定螺母的位置。現有技術中的止轉套筒通常采用金屬材料制造,如此對待組裝組件的定位要求較高,稍有偏差,止轉套筒將無法套接在螺栓或者螺母上。而如果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止轉套筒,止轉套筒傳輸的能夠傳遞的力矩又受到材料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止轉套筒,旨在確保止轉套筒可以傳輸的力矩的同時,降低對待組裝組件的定位要求。
為了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止轉套筒,具有用以套接于螺接件的套接端,所述止轉套筒包括:
外筒體,由剛性材料制成,貫穿所述外筒體位于所述套接端的端面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的內側壁凹設有螺紋凹槽;以及,
內筒體,由柔性材料制成,緊貼固定于所述容納槽的內側壁,所述內筒體的外側壁凸設有伸入所述螺紋凹槽且與所述螺紋凹槽相配合的螺紋凸起,貫穿所述內筒體位于套接端的端面設有用以與螺接件配合的定位槽。
優(yōu)選地,所述螺紋凹槽由相互交叉的左旋螺紋凹槽和右旋螺紋凹槽組成;
所述螺紋凸起由相互交叉的左旋螺紋凸起和右旋螺紋凸起組成。
優(yōu)選地,所述螺紋凸起的彈性系數大于所述內筒體的彈性系數。
優(yōu)選地,貫穿所述外筒體的側壁設有第一通氣孔,與所述第一通氣孔正對貫穿所述內筒體的側壁且設有第二通氣孔。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通氣孔和所述第二通氣孔錯開螺紋凸起設置。
優(yōu)選地,貫穿所述內筒體位于套接端的端面的過渡段、以及與所述過渡段連通的配合段,所述過渡段自所述套接端向所述配合段呈收縮設置,所述配合段用以與螺接件配合。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槽為梅花槽。
優(yōu)選地,所述內筒體和所述外筒體粘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由剛性材料制造的外筒體確保止轉套筒可以傳輸的力矩,通過設置由柔性材料制造的內筒體,降低對待組裝組件的定位要求。當待組裝組件的定位存在少量偏差時,內筒體通過彈性變形,使止轉套筒套接于螺栓或者螺母上。此外,為提高內筒體和外筒體連接的牢固性以及提高內筒體的抗扭矩能力,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設置有螺紋凸起和螺紋凹槽。螺紋凸起的設置能起到對內筒體的加強作用,從而提高內筒體的抗扭矩能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止轉套筒的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內筒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止轉套筒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止轉套筒的另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6310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