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光聲成像系統的動物眼球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56568.2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259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廣松;劉成波;宋亮;趙煌旋;叢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D3/00 | 分類號: | A61D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歐志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物眼球 壓板 調節固定組件 光聲成像系統 固定裝置 底座 本實用新型 通孔 病變狀況 長期穩定 動物呼吸 動物頭部 光聲成像 兩端固定 容納空間 眼球轉動 夾持 無創 成像 觀測 血管 清晰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適用于光聲成像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用于光聲成像系統的動物眼球固定裝置。該動物眼球固定裝置包括底座、調節固定組件以及壓板,調節固定組件安裝在底座上,壓板的兩端固定在調節固定組件上,壓板與底座之間具有用于夾持動物頭部的容納空間,壓板的中部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套設動物眼球的通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壓板上的通孔能夠方便快捷對動物眼球進行無創固定,有效消除動物呼吸和眼球轉動對成像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光聲成像系統更精確清晰,且能長期穩定地觀測動物眼球血管與其病變狀況。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光聲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光聲成像系統的動物眼球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光聲成像是一種兼具光學與超聲成像優勢的一種突破性新型無創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其原理是將脈沖激光導入到生物組織上,組織因瞬時熱膨脹產生超聲信號,通過探測此信號獲得組織的光吸收信息,從而為成像提供基于光吸收特性的對比機制。生物組織中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所被激發出的光聲信號強弱程度也不同,選擇高吸收的單波長對血管進行掃描,可直接成像,無需注射任何對比劑;而選擇多波長進行掃描,則可通過計算獲得血液中氧飽和度、氧代謝率等參數,這對研究腫瘤血管生成以及研發抗癌藥物有著重大意義。
由于超聲波在空氣中衰減非常大,為了探測產生的超聲信號,在生物組織與探頭之間必須有耦合劑(通常為水或者醫用超聲耦合劑),通常將超聲探頭置于水槽中,水槽底下開孔并鋪上一層光學薄膜,將生物樣品表面涂抹上耦合劑后緊貼在光學薄膜上。當脈沖激光導入到生物組織上激發出超聲波后,超聲信號從組織中傳出,經過耦合劑、薄膜和水,最后被超聲探頭接收。
當前非陣列式的光聲系統中,受超聲探頭數量和機械掃描速度的限制,當其對一個較大區域成像時需要較長時間,因此要求被測物體在掃描期間盡量保持靜止狀態。光聲系統目前已經可對小鼠耳部血管、去表皮的腦部血管進行清晰成像,但對于大鼠眼前節血管一直無法清晰成像,其原因是動物呼吸運動影響其軀干整體起伏運動,運動中的被測物體容易造成成像偽影。而目前通常采用大量膠帶固定動物眼球,該固定方式存在許多弊端,如固定太緊會造成其缺血,太松會引起較大抖動,實驗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固定才能達到較佳固定效果,并且即使固定成功,該動物眼球也無法被穩定地長期觀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光聲成像系統的動物眼球固定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動物眼球固定方式所存在固定不便以及動物呼吸和眼球轉動造成成像偽影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用于光聲成像系統的動物眼球固定裝置,其包括底座、調節固定組件以及壓板,所述調節固定組件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壓板的兩端固定在所述調節固定組件上,所述壓板與所述底座之間具有用于夾持動物頭部的容納空間,所述壓板的中部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套設動物眼球的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壓板為塑料板或木板。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具有若干個,每個所述通孔的面積大小均不等。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為圓孔。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上嵌置有橡膠環。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環的外周緣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通孔的內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固定組件包括固定塊、壓塊以及螺絲;所述螺絲的一端依次穿過所述壓塊、壓板及固定塊,并緊固于所述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螺絲為蝶形螺絲。
進一步地,所述壓板的兩端均開設有U型槽,所述蝶形螺絲穿設在所述U型槽中。
進一步地,所述壓塊和固定塊的材質均為金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565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