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54029.5 | 申請日: | 2017-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181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顏金龍;倪科鴻;孫世芳;李獻麗;侯舟波;蔣仲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6F3/25 | 分類號: | B66F3/25;F15B13/02;F15B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千斤頂 出油口 進油口 油壓控制裝置 單向閥 節流閥 手搖泵 單片機控制模塊 電磁閥 壓力表 油壓 縮短工作周期 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 調節電磁閥 船舶修造 船舶軸系 電磁閥電 人工操作 行業發展 油壓控制 | ||
本實用新型屬于船舶軸系安裝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油壓控制裝置包括手搖泵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油口與手搖泵的出油口連接,所述單向閥的出油口與液壓千斤頂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壓力表設置在液壓千斤頂上,所述電磁閥的進油口與液壓千斤頂的出油口連接,所述電磁閥的出油口與節流閥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節流閥的出油口與手搖泵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與節流閥和電磁閥電連接,優點是:通過單片機控制模塊可精確調節電磁閥的開啟時間,提高了油壓控制效率,進而方便控制千斤頂內油壓大小,降低人工操作難度,縮短工作周期,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長期使用,廣泛適用于各船舶修造企業,有利于行業發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船舶軸系安裝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液壓千斤頂是船舶軸系安裝過程中的常用工具,在使用過程中需經常對其內部油壓進行控制,以提高測量及安裝的準確性。傳統的油壓控制方法是通過人工操縱手搖泵上的截止閥來控制油壓,這種油壓控制方式操作難度較大,并且控制精度低,影響船舶軸系測量和安裝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液壓千斤頂的油壓控制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油壓控制裝置包括手搖泵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油口與手搖泵的出油口連接,所述單向閥的出油口與液壓千斤頂的進油口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壓控制裝置還包括有壓力表、電磁閥、節流閥和單片機控制模塊,所述壓力表設置在液壓千斤頂上,所述電磁閥的進油口與液壓千斤頂的出油口連接,所述電磁閥的出油口與節流閥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節流閥的出油口與手搖泵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與節流閥和電磁閥電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能夠控制節流閥的開度和控制電磁閥的打開或關閉。
在上述的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中,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上具有能夠控制節流閥的開度的節流閥按鈕和能夠控制電磁閥的打開或關閉的電磁閥按鈕。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單片機控制模塊可精確調節電磁閥的開啟時間,提高了油壓控制效率,進而方便控制千斤頂內油壓大小,降低人工操作難度,縮短工作周期。
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長期使用,廣泛適用于各船舶修造企業,有利于行業發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
一種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油壓控制裝置包括手搖泵1和單向閥2,所述單向閥2的進油口與手搖泵1的出油口連接,所述單向閥2的出油口與液壓千斤頂3的進油口連接,所述油壓控制裝置還包括有壓力表4、電磁閥5、節流閥6和單片機控制模塊7,所述壓力表4設置在液壓千斤頂3上,所述電磁閥5的進油口與液壓千斤頂3的出油口連接,所述電磁閥5的出油口與節流閥6的進油口連接,所述節流閥6的出油口與手搖泵1的進油口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7與節流閥6和電磁閥5電連接,所述單片機控制模塊7 上具有能夠控制節流閥6的開度的節流閥按鈕和能夠控制電磁閥5的打開或關閉的電磁閥按鈕。
本液壓千斤頂油壓控制裝置的油壓控制原理是:使用前,先通過單片機控制模塊7上的節流閥按鈕調整節流閥的開度,以避免卸油量過大。頂升時,通過單片機控制模塊7上的電磁閥按鈕控制電磁閥關閉,反復按壓手搖泵1的手柄,液壓油通過單向閥2進入液壓千斤頂3中,將重物頂起;卸壓時,通過單片機控制模塊7上的電磁閥按鈕控制電磁閥5打開,少量液壓油通過電磁閥5、節流閥6回到手搖泵1的油箱內,直到壓力表4的讀數達到目標值,最后關閉電磁閥5。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540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