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34077.8 | 申請日: | 2017-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949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云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瑞創微納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D5/00 | 分類號: | D01D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凭曋R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劉瑩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濱海新區高***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靜電 紡絲 接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靜電紡絲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靜電紡絲機通常由直流高壓電源、支撐架、收集納米絲的接收輥以及裝有溶液的針管構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將所要制作的材料與高分子載體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并裝入針筒內,針筒傾斜或豎直放置,在針筒內活塞的推動下,粘稠的溶液在針頭處形成球形液滴。在液滴和接收輥之間加上高壓電場,在靜電力的作用下,液滴由球形形成“泰勒錐”型,并從圓錐尖端延展得到纖維細絲。干燥的空氣使溶液揮發,所得到的纖維細絲被接收輥搜集為成品。
現有技術中,靜電紡絲機的接收裝置為輥或平板,且兩者之間相對獨立,在更換時較為不便。此外,由于接收裝置和針管等裝置都置于一個空間較小的溫度控制箱內,在紡絲結束后,從固定于溫度控制箱內的接收裝置上取下成品較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靜電紡絲機的不同接收裝置的更換過程較為復雜,從接收裝置上收取紡絲成品也較為不便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包括底座,其側壁上分別安裝有絕緣的第一支柱和絕緣的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包括與底座固接的固定段和與固定段可拆卸連接的移動段;接收軸,其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第一支柱和移動段轉動連接;接收軸上固接有導電的中空接收輥;接收板,其側壁上固接有掛耳,接收板通過掛耳與接收輥掛接;掛耳和接收板的材質為導電金屬。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柱的外側壁上固接有連接板,連接板上安裝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穿過連接板,并通過聯軸器與所述接收軸的一端傳動連接;接收軸上安裝有鍵,并與聯軸器軸向插接配合。
進一步,所述固定段的外側壁上設有插槽,所述移動段上設有與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柱;當移動段與固定段插接配合時,兩者之間通過與固定段卡接的卡夾固定。
進一步,所述固定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一卡槽,所述卡夾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與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卡爪;所述插柱的外側壁上設有第一內插孔,所述卡夾的側壁上設有一個與第一內插孔插接配合的內插柱;所述內插柱與卡爪的延伸方向相同。
進一步,所述移動段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與所述卡爪相匹配;移動段上安裝所述接收軸的孔為通孔,接收軸安裝于該通孔內的端部設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與所述內插柱相匹配。
進一步,每個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和第二卡槽的底部均設有若干卡齒,卡齒沿所述接收軸的軸向并列設置。
進一步,所述第一內插孔和第二插孔均為莫氏錐孔。
進一步,所述掛耳的懸空端向下彎曲,且該彎曲部分與所述接收輥的外圓側壁貼合。
進一步,所述接收板固接有所述掛耳的側壁與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端部貼合。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使用靈活,拆裝方便。通過與接收輥掛接的接收板,能夠使本實用新型在輥接收結構和平板接收結構之間任意切換,且切換過程簡單,省時省力。通過可拆卸的移動段,能夠在紡絲完成后,方便將接收軸拆下,便于紡絲成品從接收輥或接收板上取下。通過卡夾上的內插柱和接收軸上的第二插孔之間的配合,能夠在拆下接收軸的過程中,使接收軸、軸承、移動段和卡夾連接為一體,方便操作者拿取。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去除第二支柱的右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去除接收板后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去除接收板后的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去除接收板后,且移動段與固定段拆分后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式靜電紡絲接收裝置去除接收板后,且移動段與固定段拆分后的的右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瑞創微納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瑞創微納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340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