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測量旋進漩渦流量計精度的氣液混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30686.6 | 申請日: | 2017-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079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崔寶玲;李嘉誠;陳德勝;朱祖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F25/00 | 分類號: | G01F2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球閥 旋進漩渦流量計 氣液混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 水罐 第四球閥 一端連接 輸出口 氣罐 測量 第二溫度傳感器 第二球閥 氣體流量 中間連接 泵連接 干燥機 流量比 氣液比 壓縮機 水箱 氣液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測量旋進漩渦流量計精度的氣液混合裝置。壓縮機經干燥機連接到氣罐,氣罐輸出口經第一旋進漩渦流量計連接到第一球閥的一端,第一球閥另一端經第二溫度傳感器后再分別經第二球閥和第三球閥連接到第二旋進漩渦流量計的一端;水箱經泵連接到水罐,水罐輸出口連接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的一端,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另一端經中間連接管道后分別與第六球閥、第七球閥一端連接,第六球閥、第七球閥另一端連接到第二旋進漩渦流量計的一端。本實用新型的氣體和液體的流量比大約為100:1,可以得到液體對氣體流量的影響,可以通過調節不同的氣液比來得到在不同氣液比下的旋進漩渦流量計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液混合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測量旋進漩渦流量計精度的氣液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旋進旋渦流量計的原理:當流體通過由螺旋形葉片組成的旋渦發生器后,流體被迫繞著發生體軸劇烈旋轉,形成旋渦。當流體進入擴散段時,旋渦流受到回流的作用,開始作二次旋轉,形成陀螺式的渦流進動現象。該進動頻率與流量大小成正比,不受流體物理性質和密度的影響。檢測元件測得流體二次旋轉進動頻率,就知道了流量。而且能在較寬的流量范圍內獲得良好的線性度。但是當氣體內部含有少量液體的時候,其測量精度就不能得到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能夠準確測得當氣體中含有少量液體時旋進漩渦流量計的精度,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液混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包括氣相管路、液相管路和混合出管路,氣相管路包括壓縮機、干燥機、氣罐、第一旋進漩渦流量計、第一球閥、第二球閥和第三球閥,液相管路包括水箱、泵、水罐、第四球閥、第五球閥、第六球閥、第七球閥、第一電磁流量計和第二電磁流量計,混合出管路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旋進漩渦流量計、第二溫度傳感器和第三溫度傳感器;壓縮機經干燥機連接到氣罐,氣罐輸出口經第一旋進漩渦流量計連接到第一球閥的一端,第一球閥另一端經第二溫度傳感器后再分別經第二球閥和第三球閥連接到第二旋進漩渦流量計的一端;水箱經泵連接到水罐,水罐輸出口連接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的一端,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另一端經中間連接管道后分別與第六球閥、第七球閥一端連接,第六球閥、第七球閥另一端連接到第二旋進漩渦流量計的一端。
所述的第二球閥和第三球閥的閥口允許通過的流量不同,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的閥口允許通過的流量不同,第六球閥和第七球閥的閥口允許通過的流量不同。
水罐輸出口和第四球閥之間設有第一電磁流量計,水罐輸出口和第五球閥之間設有第二電磁流量計,第一電磁流量計和第二電磁流量計的流量檢測工作范圍不同。
在氣相和液相的主管路之外還安裝了一個支路,支管路上的管徑和閥門為主管路的一半,可以精確調節氣體和液體的流量。
在氣相管路上安裝了一個干燥機,確保氣相管路上氣體干燥。
在三個管路上都安裝了溫度計,可以測得溫度對旋進漩渦流量計測量精度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通過調節第四球閥和第五球閥來調節液體的流量,并且通過第六球閥和第七球閥來微調液體的流量。
本實用新型在氣相管路,液相管路以及混合出管路上都裝有溫度傳感器,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相同流量下不同溫度對旋進漩渦流量計測量精度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氣體和液體的流量比大約為100:1,可以得到液體對氣體流量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有意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調節氣體和液體的流量來得到不同的氣液比,并測得不同氣液比之下的旋進漩渦流量計的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3068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