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8808.1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384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朝鮮;劉東明;周均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14 | 分類號: | E04G11/14;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張寧展 |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梁模板 墻模板 相交處 背楞 本實用新型 模板系統 豎直墻板 外邊緣 澆筑 混凝土 方向延伸 施工效率 拆模 梁板 跑模 脹模 相交 平整 延伸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包括相交的梁模板和墻模板,梁模板位于所述墻模板的上方,梁模板向著墻模板方向延伸至墻模板的外邊緣處,墻模板上連接有多個豎直墻板背楞,豎直墻板背楞延伸至梁模板的外邊緣處,梁模板上設置有梁板背楞。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避免砼澆筑時出現脹模和跑模現象,并且在拆模后保證梁墻相交處混凝土保持平整,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和施工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建筑施工中,梁模板在與墻模板相交處均是斷開設置,僅采用梁兩側的上下方木來進行加固處理,這種結構在澆筑砼時易出現脹模和跑模現象,并且拆模后梁墻相交處易出現錯臺現象,影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平整度達不到質量要求,增加后期修補工作量,施工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能夠有效避免砼澆筑時出現脹模和跑模現象,并且在拆模后保證梁墻相交處混凝土保持平整,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和施工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包括相交的梁模板和墻模板,所述梁模板位于所述墻模板的上方,所述梁模板向著墻模板方向延伸至墻模板的外邊緣處,所述墻模板上連接有多個豎直墻板背楞,所述豎直墻板背楞延伸至梁模板的外邊緣處,所述梁模板上設置有梁板背楞。
所述梁模板與墻模板相垂直。
所述梁板背楞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梁板背楞和第二梁板背楞,所述第二梁板背楞長度小于第一梁板背楞的長度。
所述第一梁板背楞延伸至與墻模板的外邊緣相平齊。
所述第二梁板背楞延伸至與墻模板的內邊緣相平齊。
所述第一梁板背楞和豎直墻板背楞相垂直。
所述墻模板上的多個豎直墻板背楞呈等間距布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模板系統,能夠有效避免砼澆筑時出現脹模和跑模現象,并且在拆模后保證梁墻相交處混凝土保持平整,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和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梁模板,11、梁模板的外邊緣,2、墻模板,21、墻模板的外邊緣,22、墻模板的內邊緣,3、豎直墻板背楞,4、梁板背楞,41、第一梁板背楞,42、第二梁板背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所示,一種梁和墻相交處的模板系統,包括相交的梁模板1和墻模板2,梁模板1位于墻模板2的上方,梁模板1向著墻模板2方向延伸至墻模板的外邊緣21處,以避免砼澆筑時出現脹模和跑模現象,保證混凝土澆注的平整性,墻模板2上連接有多個豎直墻板背楞3,以對墻模板2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豎直墻板背楞3延伸至梁模板的外邊緣11處,以保證整體模板系統的穩定度,防止梁模板1和墻模板2位置發生偏移,梁模板1上設置有梁板背楞4。
進一步地,梁模板1與墻模板2相垂直。
進一步地,梁板背楞4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梁板背楞41和第二梁板背楞42,第二梁板背楞42長度小于第一梁板背楞41的長度。
進一步地,第一梁板背楞41延伸至與墻模板的外邊緣21相平齊,以更好地保證整體模板系統的穩定度,更好地保證砼澆筑時的平整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88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