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節能燃燒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3942.2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684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帆;張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強 |
| 主分類號: | F23B40/00 | 分類號: | F23B40/00;F23L1/00;F23K3/00;F24H1/36 |
| 代理公司: | 濰坊鳶都專利事務所37215 | 代理人: | 郭清 |
| 地址: | 2615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燃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燃燒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農村大多采用傳統的燃煤爐進行供暖。由于傳統的燃煤爐存在燃燒不徹底等問題,因而經常出現煤煙氣中毒現象,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甚至威脅使用者的生命。
傳統的燃煤爐的燃料采用現有的燃煤,并且采用人工添加燃煤燃料,很難保證燃燒徹底,容易造成CO、SO2等有毒氣體,污染環境以及危害人體健康。現在農村作業生產后的秸稈、制作家具產生的木粉顆粒等廢料,采用壓縮熱合等工藝使之成為生物質燃料,其充分燃燒后只是產生CO2和水,因而只要保證其充分燃燒即可使用其作為燃料代替燃煤,市場上的爐具雖然可以使用該生物質燃料,但是不能對其進行精確控制,不能充分利用其熱能,造成能源的浪費,很難大面積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精確控制用量、使其充分燃燒并充分利用熱能的節能燃燒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提供的節能燃燒裝置包括連接在框架上的料斗,其結構特點是:所述料斗的下部安裝有布料器,所述框架上裝有連接布料器以輸送物料的物料輸送器,框架上還連接有燃燒盒和風機,物料輸送器的出料口部位于燃燒盒中且燃燒盒的一側壁上設置出灰口,燃燒盒的底壁或/和側壁上連接有與風機連接的多個通風孔。
采用上述結構后,將生物質燃料投放到料斗中,通過布料器將生物質燃料送入物料輸送器中,物料輸送器可將物料均勻精確的送入燃燒盒中,使生物質燃料在燃燒盒中燃燒,并且設置多個通風孔,從而為燃燒盒中的燃料通入富氧空氣,使生物質燃料進行充分的燃燒。通過控制布料器、物料輸送器,本實用新型可以精確控制送入的生物質燃料的量,通過控制風機的通風量,可以保證生物質燃料的充分燃燒,充分利用了生物質燃料的熱能,可將其應用于各種爐具內代替原有的燃燒系統,從而實現了生物質燃料的充分利用,節約了能源。
所述風機的送風管上連接有與物料輸送器連通的送風支管。
所述物料輸送器包括連接在框架上的輸送料筒,輸送料筒的前部設置進料口、后部設置出料口,輸送料筒內裝有由動力裝置動力驅動的送料螺旋。
所述布料器包括布料筒,布料筒的頂部設有與料斗的出料口對應設置的進料口、底部設有與物料輸送器的進料口對應的出料口,布料筒內裝有由動力裝置驅動的布料螺旋。
所述布料器包括布料筒,布料筒的頂部設有與料斗的出料口對應設置的進料口、底部設有與物料輸送器的進料口對應的出料口,布料筒的進料口和出料口上下相對設置,布料筒內裝有由動力裝置驅動的布料輥軸,布料輥軸上設有自其表面向內凹進且位置與進料口位置對應的一個取料槽或者沿其軸向環布至少兩個取料槽。
所述燃燒盒的盒壁為外端密閉的雙層結構且雙層結構內的空間為送風腔,風機上連接有與送風腔連通的送風管,所述送風管內還插裝有伸出端位于燃燒盒中的點火器。
所述框架上插裝有伸出端位于燃燒盒中的點火器。
所述框架內裝有燃燒室,所述燃燒盒位于燃燒室中,燃燒室的頂部設置出煙口,框架的上部設有對應出煙口設置的封火蓋,封火蓋下方與出煙口之間的空間為過煙通道,框架內還裝有位于燃燒室一側的換熱室,換熱室內裝有多個豎向間隔設置且相互連通的側水室,其中一個側水室底部設置進水口、一個側水室的頂部設置出水口,框架與其中部分側水室之間連接有隔板從而使多個側水室之間的空間形成上下迂回的出煙通道,框架上連接有與出煙通道末端連接的排煙管。
所述框架內還連接位于出煙口上方、過煙通道內且與側水室連通的上水室。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以精確控制通入的生物質燃料的量并使其充分燃燒,具有熱效率高、節省能源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沿圖1中A-A線剖視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強,未經張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39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