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3537.0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865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蘇一溪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一溪 |
| 主分類號: | A63B23/04 | 分類號: | A63B23/04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維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茹牡花 |
| 地址: | 048399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膝關節 置換 康復 治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
背景技術
人工關節置換是指采用金屬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制成的人工關節假體,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以及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醫療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目前,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中最常見的兩類手術,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20年以上,甚至伴隨其終生。隨著關節置換手術的推廣應用,對如何提高置換手術成功率的關注也得到明顯的提高,相關科技及醫務人員也在各個方面進行探索與努力。
而在關節置換手術后,患者康復訓練也是一個很關鍵因素,如何讓患者在平時的康復訓練過程中不太費力,伸縮自如且又方便輕松的進行鍛煉,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關節置換手術后在平時的康復訓練過程中腳部伸縮費時費力,不利于置換手術康復等問題,而提供一種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包括椅子,其中:它還包括伸縮調節機構;所述的伸縮調節機構設在椅子的底部;
所述的伸縮調節機構包括兩個前底板、兩個后底板、兩個腳踏板;所述兩個后底板的外側分別通過合頁與椅子兩支腿的底部活動連接,且均位于椅子的內側;所述后底板的前端通過合頁與前底板的一端活動連接;在所述的前底板、后底板上成一條線開設有兩條軌道,在所述的腳踏板的下表面對應于軌道的位置設有滑輪;所述的腳踏板位于前底板與后底板的上面并通過腳踏板下面設的滑輪與前底板與后底板上開設的軌道連接。
進一步優選方案,在所述的兩個后底板的內側的內側開設有凹槽,在凹槽內插有一塊或二塊加強板。
進一步優選方案,在所述的前底板的頂端還設有手拉環。
本實用新型結構只需患者隨意把腳踩在腳踏板上,利用軌道與滑輪的力,來進行伸縮腳部,進行輕松省力的康復訓練,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康復訓練不費力,有利于患者置換手術的成功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一種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包括椅子1,其中:它還包括伸縮調節機構;所述的伸縮調節機構設在椅子1的底部;
所述的伸縮調節機構包括兩個前底板2、兩個后底板3、兩個腳踏板4;所述兩個后底板3的外側分別通過合頁與椅子1兩支腿的底部活動連接,且均位于椅子1的內側;所述后底板3的前端通過合頁與前底板2的一端活動連接;在所述的前底板2、后底板3上成一條線開設有兩條軌道5,在所述的腳踏板4的下表面對應于軌道5的位置設有滑輪6;所述的腳踏板4位于前底板2與后底板3的上面并通過腳踏板4下面設的滑輪與前底板2與后底板3上開設的軌道5連接。
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兩個后底板的內側3的內側開設有凹槽7,在凹槽7內插有二塊加強板8。
本實施例在所述的前底板的頂端還設有手拉環9。
本實用新型膝關節置換康復治療椅,在使用完畢后,將前底板2對折與后底板背面,然后再將后底板折于椅腿內側即可當普通坐椅,合二為一,非常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一溪,未經蘇一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35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