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生態治理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3414.7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982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吳金水;肖潤林;齊蘭貴;劉鋒;肖天齊;戴岳洋;李裕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環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鋒 |
| 地址: | 529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村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 生態濕地 生態治理 狐尾藻 污染物 厭氧氨氧化微生物 亞熱帶丘陵地區 反硝化微生物 本實用新型 流動過程 生物基質 維護管理 系統結構 消耗電力 效果穩定 運行費用 運行過程 植物吸收 處理池 高度差 絮凝劑 邊角 氮磷 喂食 吸附 硝化 黏土 收割 荒地 濕地 維護 飼料 凈化 應用 治理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的生態治理的系統,該系統盡量利用村莊邊角荒地的自然高度差,生活污水在前端調節與生物基質處理池、生態濕地之間自然流動過程,氮磷等污染物被綠狐尾藻等植物吸收,被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和厭氧氨氧化微生物等凈化,被黏土等吸附,該系統結構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運行過程不需要消耗電力和絮凝劑等,維護運行費用低;有效的減控農村生活污水中COD、氮、磷等污染物,穩定達到國家生活污水治理一級標準,適宜在中國廣大亞熱帶丘陵地區應用,生態濕地中綠狐尾藻收割后可生產飼料喂食雞、鴨、鵝、豬等,濕地維護過程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生態治理的系統,特別適用于亞熱帶農村自然村落、集水區或小流域,利用村莊邊角閑置地(荒地)處理日常生活污水,實現農村小水塘、小溪流的水質改善。
背景技術
隨著農村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環境改善,農村衛生間、淋浴房、洗衣機等生活設施的普及應用,農村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致使農村的池塘、溝渠、溪流等水體中COD、氨氮、總氮、總磷污染物超標嚴重,導致農村水環境問題日漸突出。村鎮生活污水、零散養殖廢水和農產品加工排污已成為重要的農業環境污染源。根據環保部調查數據,按中國村鎮居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90升/人·天,生活污水中COD、總氮和總磷含量分別為205mg/L、50mg/L和5.5mg/L計,目前中國有6.4億村鎮人口,每年排放的COD、總氮和總磷分別高達431.0、105.1和11.6萬噸。由于農村水環境污染來源復雜、分布面廣、治理難度大,與城市污水處理相比,難于集中收集,不適合采用過于集中的處理模式(農戶居住分散,管網收集污水的成本太高)。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和技術一般可分為集中處理、分散處理和就地處理模式。(1)集中處理模式:集中處理模式適合于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和污水產生量大的村鎮;采用管網收集污水,建立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污水可達標排放或回用。通常采用的污水處理技術有活性污泥法和SBR等方法。(2)分散處理模式:國內外分散式處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技術有濕地處理系統、高效藻類塘技術、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和厭氧沼氣池技術等。(3)傳統的原位污水處理系統(化糞池)在去除氮、磷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方面效果較差,只作為預處理設備為進一步治理做準備。現在推廣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包括曝氣池、生物濾池、活性污泥法(SBR)反應器、穩定塘、人工濕地等,使用頻率最高的三種污水處理技術為:接觸氧化、氧化溝和快速滲濾系統。接觸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種,氧化溝是應用成熟的人工系統,快速滲濾是成本很低的土地處理系統。可以看到,基于自然系統的快速滲濾和氧化塘技術建設、運行成本較低,其次是基于生物膜法的接觸氧化和曝氣生物濾池,而基于人工系統的SBR、氧化溝和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的建設費都較高,要消耗一定電能和絮凝劑等化學藥劑,要安排專人管理維護,運行費用也比較高。從處理效果、抗沖擊性能、運行管理、是否節能、占地面積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到,上述技術都存在一定技術問題,并且工程和運行經濟投入負擔仍超過用戶承受能力。
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須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產生量,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循環化、資源化利用相結合,在小流域(集雨區)源頭就地開展生態治理。需要研發建設成本投入少、維護管理簡單、運行費用低的分散型、生態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技術和新模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系統,該系統盡量利用村莊邊角荒地(閑置地)的自然高度差,生活污水在前端調節與生物基質處理池、生態濕地之間自然流動過程,氮磷等污染物被綠狐尾藻等植物吸收,被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和厭氧氨氧化微生物等凈化,被黏土等吸附,該系統結構簡單(建設成本只有現行污水處理設施的三分之一左右),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運行過程不需要消耗電力和絮凝劑等,維護運行費用低(只有現行污水處理設施的十分之一左右)。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環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未經廣東環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34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河流水體修復設備
- 下一篇:一種農村生活污水生態治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