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口腔支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1343.7 | 申請日: | 2017-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910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長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24 | 分類號: | A61B1/24 |
| 代理公司: | 濟南鼎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 地址: | 556000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撐板 連接線 彈簧 底板 上支撐裝置 牽引器 口腔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 下支撐裝置 上下移動 牙套 對稱 口腔張開 上下兩側 反轉 自由 幫助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口腔支撐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下兩側對稱設有上支撐裝置和下支撐裝置,所述底板上部設有牽引器,所述上支撐裝置包括牙套和支撐板,所述牙套的底部與支撐板連接,所述支撐板的底部設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相對支撐板對稱,所述支撐板底部分別設有第一連接線和第二連接線,所述第一連接線和第二連接線的另一單與牽引器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牽引器的正傳和反轉實現上支撐裝置的上下移動,同理,下支撐裝置也能夠實現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幫助患者自由的改變口腔張開的幅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口腔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口腔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口腔和牙科的治療方法中,包括充填、開髓、切髓、干髓、根管治療、塑化治療、洗牙等,無論哪一種治療方式,都需要患者自己張大口腔,由于治療時間較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感到非常不適和勞累,影響治療效果,拖延治療時間,個別病例還會因長時間張大口腔而導致面部痙攣,尤其是在面部燒傷嚴重的病人,需要預防發生面部攣縮,預防由于攣縮引起的嘴角畸形,但現有技術中沒有對應的支撐設備,或者結構簡單,操作不方便,容易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或永久不可彌補的傷害。
雖然有的支撐裝置能夠對患者的口腔能夠起到支撐作用,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能夠自由調節口腔張開的幅度,更不能自由調節下頜跟上頜的張開幅度,對治療過程造成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口腔支撐裝置,既能夠自由調節口腔的張開幅度,又能夠自由調節下頜跟上頜的張開幅度。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口腔支撐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下兩側對稱設有上支撐裝置和下支撐裝置,所述底板上部設有牽引器,所述上支撐裝置包括牙套和支撐板,所述牙套的底部與支撐板連接,所述支撐板的底部設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相對支撐板對稱,所述第一彈簧的底部設有第一墊塊,所述第一墊塊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墊塊中心位置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墊塊設有第一換向輪,所述第一換向輪上設有第一連接線,所述第一連接線的一端與支撐板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線的另一端與牽引器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底部設有第二墊塊,所述第二墊塊底部與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墊塊中心位置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墊塊設有第二換向輪,所述第二換向輪上設有第二連接線,所述第二連接線的一端與支撐板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線的另一端與牽引器連接。
所述牽引器包括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的一側設有盲孔,所述盲孔內設有第三彈簧,所述第三彈簧的一端設有轉動塊,所述轉動塊的兩側均設有掛鉤,所述轉動塊中心位置設有轉軸,所述轉動塊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卡塊,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一端設有與第一卡塊卡接的第二卡塊,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中心位置設有第三通孔,所述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外部均設有防護套,所述防護套為軟質防護套,所述防護套的內側設有固定套。
所述底板的側壁上設有手持桿。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轉動牽引器,牽引第一連接線和第二連接線帶動支撐板上下移動,隨著支撐板的靠近底板,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被壓縮,從而使牙套靠近底板,將轉軸反轉后,第一連接線和第二連接線將會伸長,使彈簧彈開,從而實現上支撐板的上升,實現了上支撐裝置的張開與閉合,同理,下支撐裝置也能夠實現同樣的張開與閉合,使整個口腔支撐裝置既能夠自由調節口腔的張開幅度,又能夠自由調節下頜跟上頜的張開幅度,使患者不再產生不適感,同時也方便了醫務人員的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13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