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質勘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1056.6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013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雷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6 | 代理人: | 姜榮華 |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質勘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勘探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地質勘探裝置。
背景技術
地質勘探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其中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以各種巖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通過分析、研究獲得的物探資料,推斷、解釋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其中鉆探是很常用的一種物探手段,是指用鉆機在地層中鉆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并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鉆孔進行深入細致的探測工作,一直是地質勘探技術研究工作者追求的,當前利用鉆孔進行的探測技術主要有綜合測井(包括電測、聲測、放射性、電磁、光學等測井方法)、孔間斷面掃描(CT)等,這些方法技術主要是進行孔壁或兩孔間斷面的地質探測。但是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探測范圍小,探測結果也不夠精確,而且工作效率不高,無法直觀探測出存在的溶洞等地質缺陷,因此,現有技術還是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質勘探裝置,能夠提高地質勘探作業效率,保證勘探作業的精準度,從而根據地質情況提前作出應對措施,避免路面、山體坍塌的情況發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質勘探裝置,包括勘探機構和監視主機,勘探機構頂部通過牽引線與第一驅動電機,監視主機上設有數據傳輸導線,數據傳輸導線一端與監視主機連接,另一端與勘探機構連接,數據傳輸導線中間部分與牽引線纏繞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勘探機構包括頂板和底板,底板上設有控制模塊,頂板和底板之間設有保護網以及向外凸起的弧形彈片,控制模塊設置在頂板、底板和保護網所形成的空間內,保護網上設有聲波發生接收裝置。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聲波發生接收裝置為至少四個,多個聲波發生接收裝置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多個聲波發生接收裝置等夾角均布設置,多個聲波發生接收裝置與控制模塊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保護網上還設有攝像頭,攝像頭正上方設有照明燈,攝像頭、照明燈均與控制模塊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模塊包括信號接收發送模塊和單片機,所述的單片機型號為AT89C52。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頂板上方設有吊板,吊板上設有吊環,牽引線一端與吊環連接固定。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吊板與頂板之間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上設有蝸桿段,吊板底面設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的轉軸上設有渦輪。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連接桿上端與吊板之間通過軸承連接,連接桿與頂板之間固定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底板底部設有電容傳感器,電容傳感器與控制模塊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牽引線穿過導輪與第一驅動電機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地質勘探裝置,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聲波發生與接收到反射聲波的時間差,檢測地面下方地質缺陷,從而在地面塌陷、山體滑坡之前作出反應,降低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2)利用攝像頭配合聲波檢測,能夠提升裝置的檢測精度,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與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勘探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吊板與底板連接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勘探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勘探機構1,監視主機2,第一驅動電機3,數據傳輸導線4,導輪5,頂板6,底板7,弧形彈片8,控制模塊9,保護網10,聲波發生接收裝置11,攝像頭12,照明燈13,吊板14,吊環15,連接桿16,蝸桿段17,第二驅動電機18,渦輪19,牽引線20,電容傳感器21, 數據傳輸導線接頭2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中,一種地質勘探裝置,包括勘探機構1和監視主機2,勘探機構1頂部通過牽引線20與第一驅動電機3,監視主機2上設有數據傳輸導線4,數據傳輸導線4一端與監視主機2連接,另一端與勘探機構1連接,數據傳輸導線4中間部分與牽引線20纏繞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雷,未經李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105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