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象棋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300540.7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327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何劍敏;沈孟鋒;虞潤堯;周建鋒;徐統;葉陽;余蔚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3F3/02 | 分類號: | A63F3/02;A63F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140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鋁型材框架 象棋 本實用新型 輪機構 凹型 棋子 定位機構 機構控制 精密絲杠 控制系統 控制芯片 身份識別 升降機構 單片機 三坐標 導軌 棋面 對弈 能耗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自動象棋機,包括鋁型材框架、設置在鋁型材框架頂部的集棋機構、設置在鋁型材框架中部的擺棋機構、設置在鋁型材框架底部的升降機構及用于各機構控制的控制系統,所述鋁型材框架頂部在位于集棋機構的一側設有凹型輪機構,所述凹型輪機構的底部設有識別機構,所述鋁型材框架頂部在位于集棋機構的下方設有第一棋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象棋機基于RFID電子標簽識別技術,采用單片機作為控制芯片對棋子進行身份識別,配合精密絲杠導軌,設計三坐標定位機構,對已識別的棋子進行擺位,能夠進行全自動擺棋,降低了對弈者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且能耗低,操作簡單,適用于廣大象棋愛好者。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象棋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自動象棋機。
背景技術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5000年的古老文明,漫長的農耕文化歷史以及56個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態,顯現豐富的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許多種類或世界獨有、或世界第一。而象棋是我們的國粹之一。中國象棋,不僅僅是茶余飯后的娛樂消遣,其本身更具有文化特征和教育功能。象棋是極嚴密的邏輯思維,每動一子都可能影響全盤局勢和應變機會,充滿了思維辯證哲學。如一昧進攻往往收效甚微,防守反擊卻能收獲奇效,這一點在《梅花譜》中尤為明顯,后手屏風馬陣型工整可破先手中炮。象棋是最好的智力體操,其總體思路或行棋落子,都是復雜綜合的心智活動。步入新世紀,象棋人工智能橫空出世,連接戰勝和戰和了多位象棋國手,令棋壇驚呼不可思議。
目前市面上的并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用于擺放象棋棋子的自動象棋機,使得在下棋過程中對弈者需要人工對棋子進行整理、擺譜,極大降低了下棋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結構合理,穩定可靠的自動象棋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自動象棋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鋁型材框架、設置在鋁型材框架頂部的集棋機構、設置在鋁型材框架中部的擺棋機構、設置在鋁型材框架底部的升降機構及用于各機構控制的控制系統,所述鋁型材框架頂部在位于集棋機構的一側設有凹型輪機構,所述凹型輪機構的底部設有識別機構,所述鋁型材框架頂部在位于集棋機構的下方設有第一棋面;所述第一棋面的底部設有推棋機構;所述鋁型材框架中部在位于擺棋機構的下方設有第二棋面,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第二棋面的正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棋面及第二棋面上分別設有棋子,所述集棋機構將第一棋面上的棋子送至凹型輪機構后,由升降機構將第二棋面抬升至推棋機構位置處,在由推棋機構將第二棋面上的棋子推送并抬升至第一棋面位置處,同時升降機構下降帶動第二棋面復位,凹型輪機構內的棋子通過識別機構識別后由擺棋機構在第二棋面上進行擺棋。
所述的自動象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棋機構包括設置在鋁型材框架兩側的同步輪、設置同步輪上的皮帶及與同步輪傳動連接的電機,所述皮帶之間固定設置水平推桿。
所述的自動象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輪機構包括設置在集棋機構一側的分揀漏斗、設置在分揀漏斗內部的凹型輪及與凹型輪傳動連接的電機,所述分揀漏斗上端采用倒梯形結構,分揀漏斗內部下端沿凹型輪周向設置擋片,且擋片將凹型輪沿周向圍住,并在其頂部中間位置設有開口,且開口的尺寸只能容納一枚棋子。
所述的自動象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識別機構包括與凹型輪機構底部連接的識別平臺及設置在識別平臺上的RFID識別裝置,所述棋子均采用3D打印制作,且其內嵌有RFID識別芯片。
所述的自動象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擺棋機構包括設置在鋁型材框架上的Y向絲杠、與Y向絲杠平行設置的Y向滑軌、設置在Y向絲杠與Y向滑軌之間的滑動平臺及設置在滑動平臺上的X向絲杠,所述滑動平臺上在靠近X向絲杠上設有X向滑軌,所述Y向絲杠及X向絲杠端部分別設有驅動電機,所述X向絲杠上設有舵機,所述舵機上傳動連接設置機械卡爪;,所述機械卡爪中間設有用于固定棋子的圓弧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30054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