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換熱器扁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91927.0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657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魏曉永;楊洪軍;萬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格思眾(常州)熱交換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1/02 | 分類號: | F28F1/02;F28F1/12;F28F21/08;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 地址: | 21312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換熱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換熱器扁管,該換熱器扁管包括:扁管主體和多個凸包,扁管主體為扁平的管狀結構,扁管主體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上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扁管主體的第二側面上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凹陷的部位在扁管主體的內部相抵,各凸包間隔布置在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且各凸包沿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布置,本實用新型可提高扁管主體的耐壓能力和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換熱器扁管。
背景技術
換熱器是一種將冷熱流體進行熱交換的設備,其主要結構包括:集流管和扁管,扁管運載從集流管輸送而來的冷(熱)流體經過換熱器的熱量交換區域與通過該區域的熱(冷)流體進行熱量交換,從而實現換熱的目的。
目前,現有的換熱器扁管是一種內部中空的管狀結構,由鋁板沖壓而成。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由于現有扁管為管狀結構,其內部中空,因此流體會快速通過扁管,換熱效率較低。并且,受限于其內部中空的結構,扁管的結構強度較低,在承受較高壓力時容易爆破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換熱器扁管承壓能力和換熱效率較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熱器扁管。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熱器扁管,所述換熱器扁管包括:扁管主體和多個凸包,所述扁管主體為扁平的管狀結構,所述扁管主體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上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二側面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凹陷的部位在所述扁管主體的內部相抵,各所述凸包間隔布置在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且各所述凸包沿所述扁管主體的長度方向布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長度均小于所述扁管主體的長度。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距離所述扁管主體的對應一端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距離所述扁管主體的對應一端的距離。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二側面的中部。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凹陷的部位焊接在一起。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一側面上設置的各所述凸包以所述第一凹槽為軸對稱布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扁管主體的第二側面上設置的各所述凸包以所述第二凹槽為軸對稱布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換熱器扁管為鋁結構件。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為沖壓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每個所述凸包均為沖壓結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格思眾(常州)熱交換器有限公司,未經博格思眾(常州)熱交換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919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