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棲多旋翼無人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88807.5 | 申請日: | 2017-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428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杜江;李小光;朱清華;張春雨;楊永琛;馬成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F5/02 | 分類號: | B60F5/02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子 單定子 旋翼 雙轉子電機 主體結構 涵道 本實用新型 單轉子電機 旋翼裝置 智能機器人 飛行汽車 連接支架 續航能力 旋翼結構 轉子連接 同心 節約 能源 應用 | ||
1.一種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無人機主體結構(7)以及分布在無人機主體結構(7)四周的若干旋翼裝置;所述的旋翼裝置包括單定子單轉子電機(8)、旋翼(6)、涵道(12)和單定子雙轉子電機(10),其中,單定子單轉子電機(8)包括第一定子(5)和第一轉子(4),第一定子(5)與無人機主體結構(7)固定,第一轉子(4)與單定子雙轉子電機(10)連接;單定子雙轉子電機(10)包括第二定子(3)、第二轉子(1)和第三轉子(2),第二定子(3)與第一轉子(4)連接,第二轉子(1)與旋翼(6)連接,第三轉子(2)通過連接支架(11)與涵道(12)連接,涵道(12)與旋翼(6)同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底部固定有無人機支架(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底部通過活動輪軸(13)固定有輪子(14)。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通過支撐桿(16)固定有無人機浮力裝置(1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浮力裝置(15)位復合材料整流裝置或高強度氣墊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上固定有多自由度機械臂。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上固定有防水照相機。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棲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人機主體結構(7)上固定有滅火水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8880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