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雷達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88328.3 | 申請日: | 2017-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774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桐野秀樹;加茂宏幸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株式會社WGR |
| 主分類號: | H01P3/123 | 分類號: | H01P3/123;H01Q1/32;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貫通孔 導電性 波導壁 波導裝置 雷達系統 導電部件 天線裝置 電磁波 本實用新型 導電性表面 包圍 傳播自由 天線元件 軸向觀察 頂端部 波長 外周 相向 傳播 | ||
1.一種雷達系統,其收發規定頻帶的電磁波并識別目標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達系統具有天線裝置、與所述天線裝置連接的微波集成電路以及信號處理電路,
所述天線裝置具備:
波導裝置,其用于傳播自由空間中的最短的波長為λm的頻帶的電磁波;以及
至少一個天線元件,其與所述波導裝置連接,
所述波導裝置具有:
第一導電部件,其具有導電性表面,并具有第一貫通孔;
第二導電部件,其具有多個導電性桿,并具有第二貫通孔,所述多個導電性桿分別具有與所述導電性表面相向的頂端部,在沿著所述第一貫通孔的軸向觀察時,所述第二貫通孔與所述第一貫通孔重疊;以及
導電性的波導壁,其包圍所述第一貫通孔與所述第二貫通孔之間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波導壁被所述多個導電性桿包圍,使所述電磁波在所述第一貫通孔和所述第二貫通孔之間傳播,
所述波導壁的高度小于λm/2,
所述多個導電性桿中的和所述波導壁相鄰的導電性桿與所述波導壁的外周之間的距離小于λm/2,
所述第一導電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導電部件中的至少一個以及所述波導壁是單一結構體的一部分,
所述至少一個天線元件與所述波導裝置中的所述波導壁內的波導連接,并用于發送以及接收中的至少一方,
其中,所述波導壁未連接于所述第一導電部件或所述第二導電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波導壁與所述第一導電部件或所述第二導電部件之間存在間隙,
所述波導壁在頂面中的厚度小于λm/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導壁和述第二導電部件是單一結構體的一部分,
在所述波導壁與所述第一導電部件之間存在間隙,
所述波導壁的高度與所述多個導電性桿的高度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導壁分割為與所述第一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二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二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導壁分割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導電部件和所述第一部分是單一結構體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導電部件和所述第二部分是另一單一結構體的一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導壁分割為與所述第一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二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二部分,
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間存在間隙,
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所述間隙的長度的總和小于λm/2,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波導壁在頂面中的厚度小于λm/2,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波導壁在頂面中的厚度小于λm/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導壁分割為與所述第一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二導電部件相連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與所述多個導電性桿的高度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貫通孔、所述第二貫通孔以及所述波導壁的沿著所述導電性表面的截面具有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橫部分。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貫通孔、所述第二貫通孔以及所述波導壁的沿著所述導電性表面的截面具有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橫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株式會社WGR,未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株式會社WGR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8832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