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池箱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77267.0 | 申請日: | 2017-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506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文顯亮;黃文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剛,龔敏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箱體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儲能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箱體。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新能源汽車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因此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不斷,人們對電池模組及電池箱體的能量密度、成組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對電池箱體進行減重、降成本已是大勢所趨。
為了控制電池箱體的發熱量,需要對電池箱體進行冷卻,傳統技術中,通常單獨設置冷卻裝置,具體地,可以在電池箱體中安裝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可以帶走電池箱體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此冷卻裝置可以設置在電池箱體的底板的外側,也可以設置于底板的內側。然而,此種冷卻裝置會增加電池箱體的重量,并且該冷卻裝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導致電池箱體的能量密度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箱體,該電池箱體的重量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本申請提供的電池箱體包括:
電池模組;
底板,所述底板包括朝向所述電池模組的頂壁,所述底板支撐所述電池模組,且所述底板的內部具有冷卻流道;
進水匯流體,所述進水匯流體具有進水匯流腔;
出水匯流體,所述出水匯流體具有出水匯流腔;
所述進水匯流體和所述出水匯流體分別設置于所述底板的相對兩側,所述進水匯流腔通過所述冷卻流道與所述出水匯流腔連通。
可選地,還包括分流體、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所述進水匯流體通過所述分流體與所述出水匯流體連通,所述進水接頭和所述出水接頭均與所述分流體相連通。
可選地,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內部具有連通腔,所述進水匯流腔通過所述連通腔與所述出水匯流腔連通,且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分流體和所述連接部之間。
可選地,所述底板還具有第一附加空腔,所述第一附加空腔與所述冷卻流道隔離。
可選地,還包括密封板,所述底板與所述進水匯流體之間,和/或,所述底板與所述出水匯流體之間設置所述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具有過孔,所述進水匯流腔或者所述出水匯流腔通過所述過孔與所述冷卻流道相連通,且所述密封板封堵所述第一附加空腔。
可選地,所述進水匯流體還具有第二附加空腔,所述第二附加空腔與所述進水匯流腔隔開;和/或,
所述出水匯流體還具有第三附加空腔,所述第三附加空腔與所述出水匯流腔隔離。
可選地,還包括分流體、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所述進水匯流體通過所述分流體與所述出水匯流體連通,所述進水接頭和所述出水接頭均與所述分流體相連通,所述分流體封堵所述第二附加空腔和所述第三附加空腔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內部具有連通腔,所述進水匯流腔通過所述連通腔與所述出水匯流腔連通,且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分流體和所述連接部之間,所述連接部封堵所述第二附加空腔和所述第三附加空腔中的至少一者。
可選地,所述底板設置為多個,各所述底板并排設置且相互固定連接。
可選地,多個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為第一底板,至少一者為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底板還包括結構梁,所述結構梁固定于所述頂壁,且所述結構梁與所述電池模組定位配合。
可選地,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設置多個所述冷卻流道。
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所提供的電池箱體中,底板的內部具有冷卻流道和防護腔,在該冷卻流道中通入冷卻介質,就可以對電池箱體中的電池模組進行冷卻。由于冷卻流道集成于電池箱體的底板中,設置冷卻流道基本不會增加額外的重量,并且也不占用額外的空間,使得該電池箱體的重量更小、能量密度更高。并且,通過進水匯流體和出水匯流體分別實現冷卻介質的統一分配和收集,可以簡化電池箱體的結構。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箱體的俯視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箱體的爆炸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
100-底板;
110-頂壁;
120-冷卻流道;
130-第一附加空腔;
140-第一隔板;
150-結構梁;
100a-第一底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7726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工地用智能進出口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電池包箱體的單向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