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63786.1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005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于勝紅;趙菲;孟照宏;宋美芹;翟明榮;史彩霞;劉小強;朱健鵬;安豐永;孫彬;孫遠鎮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2 | 分類號: | G01M17/02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亓曉莉 |
| 地址: | 266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胎 試驗 底盤 模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輪胎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
背景技術
為確保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及舒適性,對研發或生產的每一個批次的輪胎,都要取樣進行性能檢驗,其中靜負荷性能測試即是對輪胎在承受一定負荷時壓在地面的受力情況的分析。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4286820U公開了一種輪胎轉鼓試驗機的靜負荷性能測試方式,其將單個輪胎放置于靜負荷性能測試試驗機上,并按照預定程序進行試驗,以獲得輪胎靜負荷狀態下輪胎接地印痕等的基本性能。
然而,上述輪胎靜負荷性能測試方式由于一次只能完成一個輪胎的測試,同時在每次測試之前均需要對輪胎的固定位置及受力等外部條件進行精確的調節,以期與輪胎實際工作環境相適應,因此導致測試過程費時費力,并且調試過程中會因人為等因素而引入較大的誤差,進而造成輪胎靜負荷測試過程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輪胎靜負荷性能測試方式費時費力并且測試結果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能夠提高輪胎靜負荷性能測試效率的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包括可模擬汽車底盤剛性結構的車架,以及可裝配輪胎且可支撐所述車架的車輪模擬組件,所述車架包括可放置汽車真實部件或配重的承重部,以及可固定所述承重部的車架本體,所述車輪模擬組件與所述車架本體連接,以將輪胎按照汽車的實際要求安裝于所述車架上。
作為優選,所述承重部為多個,多個所述承重部間隔設置。
作為優選,至少一個所述承重部對應于汽車發動機設置,以放置汽車發動機或與汽車發動機相同重量的配重。
作為優選,至少一個所述承重部對應于汽車發電機設置,以放置汽車發電機或與汽車發電機相同重量的配重。
作為優選,至少一個所述承重部對應于汽車控制閥設置,以放置汽車控制閥或與汽車控制閥相同重量的配重。
作為優選,多個所述承重部上形成有受力面,多個所述承重部的受力面共面。
作為優選,所述車輪模擬組件包括可模擬汽車懸架的懸架模擬件,可模擬汽車緩沖部件的緩沖模擬件,可帶動車輪轉動的轉動軸,可與所述轉動軸同步轉動的輪轂,以及可安裝輪胎的輪輞,所述懸架模擬件連接于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車架本體之間,所述緩沖模擬件連接于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輪輞之間,所述輪轂與所述轉動軸固定連接,所述輪輞與所述輪轂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輪轂與所述轉動軸可拆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通過設置所述車架及所述車輪模擬組件,一方面能夠使輪胎的受力環境與汽車實際情況相對應,即對輪胎的受力環境進行了真實的模擬,從而提高了對輪胎施加力的準確性,同時在每次完成對輪胎的更換后,顯著簡化了對輪胎再次調節的過程,進而減少了因人為等因素而引入的誤差;另一方面能夠一次性對多個相同規格的輪胎進行測試,從而能夠一次性獲得多個輪胎的試驗結果,同時顯著減少對單個輪胎的更換及調節的過程,進而減少了因人為等因素而引入的誤差;因此,本實用新型輪胎試驗用的底盤模擬裝置能夠顯著簡化試驗過程,以及顯著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進而提高了輪胎靜負荷測試過程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優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以上各圖中:1、車架;2、車輪模擬組件;3、承重部;4、車架本體;5、懸架模擬件;6、緩沖模擬件;7、轉動軸;8、輪轂;9、輪輞;10、第一承重部;11、第二承重部;12、第三承載部;13、數據采集組件;14、傳感器;15、計算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他實施方式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縱向為圖1所示的水平方向,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橫向為垂直于圖1的方向,同時術語“內”、“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未經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637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