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59679.1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518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龍濤;匡丕樁;石巖;程柳;黃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葛洲壩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喬宇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滲濾 隔板 生態纖維 潮汐流人工濕地 深度處理系統 土地滲濾系統 養殖廢水 本實用新型 微生物附著 改進 彈性填料 深度凈化 滲濾池 基質 去污 連通 填充 美觀 污水 生長 生態 | ||
1.一種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系統包括改進潮汐流人工濕地系統(3)、強化生態纖維塘(14)和土地滲濾系統(20);
所述改進潮汐流人工濕地系統(3)為一上部開口的池體,所述改進潮汐流人工濕地系統(3)的下端設置第一進水管(1),在第一進水管(1)上設置有第一恒流泵(2),所述改進潮汐流人工濕地系統(3)內部設置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水平設置的所述第一隔板(4)的右邊緣與豎直設置的第二隔板(5)的上邊緣連接,水平設置的第四隔板(7)的左邊緣與豎直設置的第三隔板(6)的下邊緣連接,所述第四隔板(7)設置在第一隔板(4)的下方;第二隔板(5)的豎直面設置有布水網格(27),所述布水網格(27)的底部與第三隔板(6)頂部齊平;潮汐流人工濕地(3)被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分為第一滲濾槽(8)、第二滲濾槽(9)和第三滲濾槽(10),第一滲濾槽(8)和第三滲濾槽(10)均與第二滲濾槽(9)連通,第一滲濾槽(8)內填充有第一滲濾基質,第二滲濾槽(9)內填充有第二滲濾基質,第三滲濾槽(10)內填充有第三滲濾基質;改進潮汐流人工濕地系統(3)與強化生態纖維塘(14)之間通過依次連接的第一出水管(11)、第二恒流泵(12)和第二進水管(13)連接;
所述強化生態纖維塘(14)中布置彈性填料(17),所述生態纖維彈性填料(17)通過中心繩(16)串接,在所述中心繩(16)的頂端設置塑料浮子(15);所述強化生態纖維塘(14)和土地滲濾系統(20)通過第三進水管(19)連接,在所述第三進水管(19)上設置第一電磁閥門(18);
所述土地滲濾系統(20)頂部連接第三進水管(19),所述第三進水管(19)連接設置在所述土地滲濾系統(20)頂部的穿孔布水管(21),在穿孔布水管(21)的下方依次為土壤層(22)和粗礫石層(23),在粗礫石層(23)底部設置穿孔集水管(24),所述穿孔集水管(24)連接第二出水管(25),在所述第二出水管(25)上設置第二電磁閥門(2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4)的右邊緣離人工濕地(3)的右側壁的距離為5-10cm,第二隔板(5)的底部至第四隔板(7)的距離為5-10cm,第三隔板(6)的左邊離人工濕地(3)的左側壁的距離為5-10cm,第三隔板(6)的頂部到第一隔板(4)的距離為5-10c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滲濾槽(8)內填充有細礫石層(8.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滲濾槽(9)內填充有礦物填料層(23),礦物填料的粒徑為4-16mm,填充厚度為50c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滲濾槽(10)填充第一粗礫石層(10.1),粒徑為18-32mm,填充厚度為10-30c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約式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網格(27)由布水孔構成,布水孔的直徑為2-3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葛洲壩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葛洲壩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5967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污水處理裝置
- 下一篇:基于催化氧化和生物技術聯合處理高氨氮廢水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