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36056.2 | 申請日: | 2017-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460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人德;陳紀艤;陳如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人德 |
| 主分類號: | B63B35/32 | 分類號: | B63B35/32;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開國 |
| 地址: | 317599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面 漂浮 垃圾 收集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屬于船舶制造技術領域。它解決了如何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的問題。本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包括船體和固定在船體上的船倉板,船倉板下方的船體底部具有由船頭貫通至船尾的收集通道,收集通道的中段位置或者靠近船尾的位置處設有阻擋漂浮垃圾通過的阻攔網,船倉板上設有與收集通道相通的打撈口,打撈口靠近阻攔網且位于阻攔網的前側。本收集船垃圾打撈方便,打撈速度快,回收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船舶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目前許多國家的水庫、港口、湖泊、河流、海域漂浮物污染十分嚴重,給水資源、人們生活環境、地區投資環境和開發旅游資源等帶來負面影響。其中水面漂浮物垃圾包括塑料袋、紙屑、軟包裝、飲料盒、塑料泡沫、瓜皮等生活垃圾,也包括水草、水葫蘆、綠萍等浮游水生植物。
目前,海洋、河流垃圾的清理、處置技術與設施相對落后,垃圾清理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許多非沿海發達城市的地方大多采用人工打撈水面垃圾的原始方法。利用半艙式或甲板機動駁船,由環衛工人手持網兜站在甲板邊上直接把垃圾撈上來,這種作業方式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人身安全沒有保障,不僅清理難度大,綜合成本高,而且水面垃圾的回收效率比較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包括船體和固定在船體上的船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倉板下方的船體底部具有由船頭貫通至船尾的收集通道,所述收集通道的中段位置或者靠近船尾的位置處設有阻擋漂浮垃圾通過的阻攔網,所述船倉板上設有與收集通道相通的打撈口,所述打撈口靠近阻攔網且位于阻攔網的前側。
本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的工作原理如下:當需要回收水面漂浮垃圾時,只需將船體對著水面漂浮垃圾開過去,水面漂浮垃圾經過收集通道的收集進入收集通道,隨著船體的移動,水面漂浮垃圾被阻攔網攔在打撈口的下方,這樣人們只需利用工具伸入打撈口將垃圾撈到船倉板上就能完成回收;也就是說,通過以上收集通道、阻攔網以及打撈口的設計,直接利用船的移動就能使水面漂浮垃圾聚集在一起,這樣使得工人只需在打撈口一個窗口就能完成水面漂浮垃圾的打撈回收,從而大大節省了人工打撈的時間,進而提高了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另外,本回收船的船倉不積水、清潔,并且,船倉板可采用花紋鋼板,不打滑。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船倉板上設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靠近船頭且位于打撈口的前側。以上設計的收集框用于打撈垃圾的存放,避免垃圾與船倉板接觸,便于船倉板的清理;并且,當收集框裝滿時,收集框能夠通過吊具吊離船體進行垃圾清除,使得收集船能夠快速投入使用;因此,通過以上設計,有利于節省收集船的保養清理時間,從而有利于提高收集船對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收集通道的開口寬度由船尾至船頭逐漸增大。通過以上設計,收集通道靠近船頭位置的開口寬度慢慢變大,這樣有利于將水面漂浮垃圾收集導進收集通道,當水面漂浮垃圾從收集通道的首端進入時,隨著收集通道開口寬度的慢慢變小,這樣水面漂浮垃圾就隨著船體的前進能夠快速被收攏至阻攔網處,不容易產生分散,從而使得水面漂浮垃圾能夠被快速匯集至打撈口下方進行回收,進而有利于提高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收集通道靠近船頭的首端具有呈八字形的回收口。通過以上回收口設計,有利于增大收集通道首端的收集面積,使得水面漂浮垃圾能夠更加容易地從收集通道進入,從而有利于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人德,未經陳人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360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