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礦用車輪輞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91544.6 | 申請日: | 2017-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88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2 |
| 發明(設計)人: | 董志明;楊芙蓉;郭海全;劉文忠;宮繼成;李官平;蘭天輝;潘艷君;韓軍;閆海軍;楊哲;王慶超;李澤光;賈占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17/00 | 分類號: | B60B17/00;B60B2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張良 |
| 地址: | 014030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輪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用車輪輞,包括輪輞基座、第一擋圈、第二擋圈、鎖圈、座圈,座圈安裝在輪輞基座上,第一擋圈、第二擋圈分別安裝在輪輞基座兩端,第二擋圈壓在座圈上;鎖圈安裝在輪輞基座的端部,并且座圈壓在鎖圈上;輪輞基座在內圈設置有腹板,腹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拆卸輪輞并且對輪轂內螺紋損傷小,提高維修效率及延長輪轂內螺紋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自卸車,具體說,涉及一種礦用車輪輞。
背景技術
作為露天采礦的重要運輸設備,礦用自卸車的使用非常廣泛。輪輞的作用是傳遞地面、輪胎、輪轂間的驅動力矩和制動力矩,輪輞出現問題將影響整車性能及整車的安全性。
目前輪輞在輪轂上的安裝方案有兩種:
(1)輪轂的外圓周面上加工出外錐面,輪輞的內圓周面上加工出內錐面,通過內、外錐面的脹緊配合實現力矩的傳遞;
該方案需要輪輞和輪轂的內外錐面之間有高的配合公差要求,并且隨著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有可能導致內外錐面之間的配合產生問題,導致摩擦力不能有效的傳遞制動力矩和驅動力矩。
(2)在輪轂和輪輞的相應位置加工出螺紋孔和通孔,用螺栓擰緊,通過螺栓預緊力產生的摩擦力來傳遞力矩。
該方案的可靠性高,但是在拆卸內側輪輞時需要同時拆卸輪轂隔圈和外側輪輞,工作量大,并且經常拆卸輪轂隔圈有可能對輪轂的內螺紋造成損傷,輪轂的內螺紋是不可修復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礦用車輪輞及其安裝方法,能夠快速拆卸輪輞并且對輪轂內螺紋損傷小,提高維修效率及延長輪轂內螺紋的使用壽命。
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礦用車輪輞,包括輪輞基座、第一擋圈、第二擋圈、鎖圈、座圈,座圈安裝在輪輞基座上,第一擋圈、第二擋圈分別安裝在輪輞基座兩端,第二擋圈壓在座圈上;鎖圈安裝在輪輞基座的端部,并且座圈壓在鎖圈上;輪輞基座在內圈設置有腹板,腹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
進一步:設置有12個腹板,腹板之間的間隔為第一缺口,腹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一通孔。
進一步:還包括輪轂隔圈,輪轂隔圈設置有第二通孔,在外圈上設置有輪輞連接板,輪輞連接板設置有螺紋孔。
進一步:輪轂隔圈在外圈上設置有12個輪輞連接板,輪輞連接板兩側為第二缺口、第三缺口,輪輞連接板設置有兩個螺紋孔。
進一步:第二缺口與第一缺口的位置相對應,第二缺口的寬度大于腹板的寬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包括:
拆卸內側的輪輞時,無需輪轂隔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減輕了反復拆卸輪轂隔圈時對輪轂上的內螺紋孔損傷,提高維修效率及延長輪轂內螺紋的使用壽命。輪輞基座和輪轂隔圈上加工的缺口,減輕了整個結構的重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輪輞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輪輞基座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輪轂隔圈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輪輞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示例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實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輪輞1的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915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