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準直透鏡及其車用光學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76306.8 | 申請日: | 2017-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274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大攀;仇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5/04 | 分類號: | F21V5/04;F21S41/25;F21W102/13;F21W107/1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張民華 |
| 地址: | 20182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光 準直透鏡 側壁 準直透鏡單元 光學模組 凹陷 車用 凸出 底部表面 出光面 矩陣式 向后 光線利用效率 本實用新型 最外層表面 光源布置 后端邊緣 間隔排列 模具工藝 前后方向 端表面 間隔處 焦點處 連續光 前端面 中心處 大燈 多排 模組 錐狀 光源 焦點 | ||
1.一種準直透鏡,其特征在于:
從后端的聚光端至前端出光面呈徑向截面漸小的錐狀,
所述聚光端為整體向后凸出、中心處凹陷、凹陷的底部表面向后凸出的結構,
所述聚光端的表面為沿光軸的旋轉曲面,所述聚光端的徑向最外層表面為全反射面,
所述聚光端有一個焦點,焦點位于所述凹陷的底部表面的后方、靠近所述聚光端的后端邊緣的區域;
所述出光面與聚光端表面之外的表面側壁是一個連續表面或由多個連續表面連續拼接組成,所述連續表面為曲面或平面,所述側壁在前后方向上是連續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準直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端表面徑向上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層側邊聚光面、內層側邊聚光面和前端聚光面,所述聚光端的徑向最外層表面即為所述外層側邊聚光面,所述凹陷的側壁構成所述內層側邊聚光面,所述凹陷的底部表面構成所述前端聚光面;
內、外層側邊聚光面在后端邊緣相接,內層側邊聚光面的前端邊緣與所述前端聚光面的邊緣相接,用于把光線平行或呈角度的匯聚起來,由此,通過內層聚光面和外層聚光面的曲率調整,可以改變光線折射的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準直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端的徑向最外層表面為拋物面;所述出光面為平面或曲面,形狀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準直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為正方形,所述側壁由四個平面組成,每個平面與所述旋轉中心線平行或呈一夾角。
5.一種車用光學模組,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組或多組準直透鏡單元,所述準直透鏡單元包括一一對應的LED光源和權利要求1所述的準直透鏡,所述LED光源布置在所述準直透鏡的焦點處,且其出光面朝向所述準直透鏡;
當所述準直透鏡單元為多組時,各組所述準直透鏡單元呈矩陣列式一排間隔排布,相鄰兩個所述準直透鏡的出光面之間無連接地相互間隔一個出光面寬度的距離;
入光側間隔處有材料連接,使分散間隔的準直透鏡連成一體;
矩陣的準直透鏡單元形成初級光學件,出光面位于二級透鏡的焦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用光學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準直透鏡單元相同或不同,它們的入光焦點在同一平面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用光學模組,所述準直透鏡單元對應不同的LED光源,焦點位置可以在同一平面前后浮動。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用光學模組,其特征在于,
準直透鏡單元可以呈一排間隔排列,也可以呈多排間隔排列。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用光學模組,其特征在于兩個模組配合使用,兩個模組的排布方式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排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7630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