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加熱控溫裝置及氣霧化金屬粉加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41663.0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639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湯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納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9/08 | 分類號: | B22F9/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萬志香 |
| 地址: | 511447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 裝置 霧化 金屬 加工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熱控溫裝置及氣霧化金屬粉加工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球形金屬粉末主要是采用氣霧化制備,其工藝是先將金屬熔煉,然后將金屬液轉移至中間包內,中間包的底部設有導流管,通過霧化噴盤噴出高壓氣體擊碎金屬液流,進而制備出球形金屬粉末。
在氣霧化制備金屬粉的過程中,為了防止由于金屬液過快冷卻導致堵包或粉末粒徑粗大的問題,需要對中間包、導流管等部件進行加熱?,F有的非真空氣霧化過程中,通過燃氣加熱的方式對中間包、導流管等部件進行加熱。該燃氣加熱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氣,且用火焰槍加熱時,需要經常更換噴嘴,成本較高,同時燃氣加熱過程中噴嘴脫落,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提供一種成本較低且安全性較高的加熱控溫裝置及氣霧化金屬粉加工系統。
一種加熱控溫裝置,用于對中間包及導流管進行加熱,包括殼體、耐火層和加熱控溫組件;
所述殼體設有用于容納所述中間包和所述導流管的容納腔,所述殼體的兩端設有與所述容納腔相連通的開口;
所述耐火層設于所述殼體的內壁上;
所述加熱控溫組件包括加熱元件、非接觸式測溫計和控制器;
所述加熱元件設于所述容納腔內,所述非接觸式測溫計設于所述殼體的外側以用于探測所述中間包和/或導流管的溫度;
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加熱元件和所述非接觸式測溫計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元件為加熱棒或電阻絲。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棒為硅鉬棒或石墨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耐火層上設有與所述容納腔相連通的卡位槽,所述加熱元件設于所述卡位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位槽有多個,多個所述卡位槽沿所述耐火層的軸向方向上依次間隔布設,或多個所述卡位槽繞所述耐火層的圓周方向上依次間隔布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位槽呈長方體形、V形或梯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非接觸式測溫計為紅外測溫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控溫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殼體上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中空;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非接觸式測溫計分別設于所述支撐柱上,且所述非接觸式測溫計靠近所述殼體的一端開口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控溫裝置還包括隔熱層,所述隔熱層設于所述耐火層和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
一種氣霧化金屬粉加工系統,包括中間包、導流管、霧化噴盤和上述所述的加熱控溫裝置;
所述中間包位于所述容納腔內,且所述中間包的頂部與所述殼體頂部的開口相對應,所述導流管設于所述中間包的底部且分別與所述中間包和霧化噴盤相連通,所述霧化噴盤設于所述殼體的底部并對應所述殼體底部的開口。
上述加熱控溫裝置包括殼體、耐火層和加熱控溫組件;其中殼體設置有用于容納中間包和導流管的容納腔,殼體的兩端設有開口;耐火層設于殼體的內壁上;加熱元件設于容納腔內以對中間包和導流管進行加熱,非接觸式測溫計設于殼體的外側并探測中間包和/或導流管的溫度,便于布設或安裝;控制器分別用于與加熱元件和非接觸式測溫計電連接以精確控制容納腔內的溫度進而控制中間包和導流管內的待加工的金屬液的溫度。與現有采用燃氣對中間包和導流管進行加熱的方式相比,上述加熱控溫裝置用于對中間包和導流管進行加熱,能夠顯著降低生產成本,安全性高,且加熱溫度可控,能夠有效避免生產中金屬液過快冷卻導致堵包或金屬粉末粒徑粗大的問題,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上述加熱控溫裝置整體結構簡單,便于結構布設及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氣霧化金屬粉加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納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納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416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