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去除細微顆粒的鞋底打磨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35277.0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861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龔信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3D37/00 | 分類號: | A43D37/00;B24B55/06;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去除 細微 顆粒 鞋底 打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鞋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去除細微顆粒的鞋底打磨機。
背景技術
皮鞋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對鞋底和鞋幫進行膠結,而由于未經處理的皮料的表面比較光滑,皮料涂抹膠水后相互之間不容易粘結,容易造成鞋子開膠,因此在上膠之前需對需要膠結部分的皮料進行打磨,使其表面粗糙,增加組合部分膠水的粘膠度。目前,一般是采用砂紙人工進行打磨,這種打磨的方式不僅打磨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由此,也有少部分采用了機械化的方式,研發了一些打磨機器,但是,機械化的打磨進行打磨時,容易產生大量的細微顆粒(皮屑、細塵),長期吸入該細微顆粒不利于工人身體健康,同時,細微顆粒的飄散或者在打磨頭上堆積,不利于工人打磨。
目前,制鞋行業用打磨機、拋光機等機械在對產品進行整形、打粗或產品拋光時產生的細微顆粒實施回收時多采用在機體外布袋過濾的方式,這種過濾方式存在體積大,不易內置,使用后難清理、以及容易堵塞等缺陷。
鑒于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去除打磨時產生的細微顆粒的去除細微顆粒的鞋底打磨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去除細微顆粒的鞋底打磨機,包括打磨機構、驅動打磨機構的驅動裝置和底座;所述打磨機構包括沿水平方向上設置的打磨轉軸、和打磨頭;所述打磨頭與所述打磨轉軸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支撐所述打磨轉軸的支撐罩;所述支撐罩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殼體具有供所述打磨轉軸通過的兩個通口;其改進之處在于:還包括可吸塵的吸塵裝置;所述打磨頭包括實心的本體部分和第二空腔;所述本體部分具有沿豎直方向上設置的多個通孔;各所述通孔的兩端均分別與所述本體部分的外壁和第二空腔相連通;所述吸塵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內;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和齒輪傳動機構;所述電機包括驅動所述打磨轉軸的第一電機、和驅動所述吸塵裝置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具有驅動轉軸;所述第二電機設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內,且所述第二電機和吸塵裝置相連接;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所述主動輪套設于所述驅動轉軸上;所述從動輪套設于所述打磨轉軸上;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相嚙合。
所述打磨頭還具有與所述打磨轉軸相連接的連接部分;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本體部分的中部一體成型;所述連接部分具有供所述打磨轉軸伸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內螺紋。
所述連接部分和本體部分均呈圓柱形;所述本體部分的直徑大于所述連接部分的直徑。
所述打磨轉軸具有直徑較小的小徑部分;所述小徑部分具有與所述第一內螺紋旋緊在一起的第一外螺紋。
所述本體部分具有與所述連接部分相連接的第一端面、以及與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所述本體部分具有由所述第二端面沿水平方向上凹進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內螺紋。
所述第二凹槽內設有與所述第二內螺紋旋緊在一起的端蓋。
所述端蓋設置有可供人體手掌抓握的拉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去除細微顆粒的鞋底打磨機,其第一電機提供驅動轉軸所需的電能,驅動轉軸自轉,帶動主動輪轉動,與主動輪嚙合的從動輪轉動,打磨轉軸轉動,打磨頭轉動,便可自主調節鞋底角度進行打磨;同時,其第二電機驅動吸塵裝置工作,打磨鞋底產生的細微顆粒通過各通孔被吸塵裝置吸入;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實現鞋底打磨的同時吸收其產生的細微顆粒,極大地減少鞋底打磨時產生的細微顆粒,保證打磨時的視線清晰,便于更精確地進行打磨;其打磨效率高、精準度好、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打磨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打磨機構 11-打磨轉軸
111-小徑部分 12-打磨頭
121-本體部分 1211-通孔
122-第二空腔 123-連接部分
2-驅動裝置 21-電機
211-第一電機 2111-驅動轉軸
212-第二電機 22-齒輪傳動機構
221-主動輪 222-從動輪
3-底座
4-支撐罩 41-第一殼體
42-第一空腔
5-吸塵裝置
6-端蓋
7-拉手。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352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實用型制鞋壓底裝置
- 下一篇:一種燃油泵自動裝配線的智能化導通測試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