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天窗加強環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23890.0 | 申請日: | 201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285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陶琦;王義斌;楊黃銳;魏勇波;龍曲波;劉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武漢)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7/00 | 分類號: | B60J7/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黃君軍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窗 加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車身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天窗加強環。
背景技術
汽車天窗安裝于車頂,能夠有效地使車內空氣流通,增加新鮮空氣的進入,為車主帶來健康、舒適的享受,同時汽車天窗也可以開闊視野,也常用于移動攝影攝像的拍攝需求,通常下與汽車天窗搭配安裝的就是汽車天窗加強環,天窗加強環一般焊接固定在車頂蓋的天窗口處然后與天窗配合使用。汽車天窗加強環裝配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1、天窗加強環翻邊與零件凹包處平面過小,零件翻邊平面變形,導致裝配不良;
2、天窗天窗加強環翻內孔時由于零件結構,造成翻孔會變形,影響和頂蓋的裝配;
3、天窗加強環凹包底部平面過小,拔模斜度不夠,R角過小,成型后導致R角過度不平緩光順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狀,提供一種天窗加強環。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天窗加強環,包括:包括天窗加強環本體,所述天窗加強環本體分為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上部上設有若干第一凹包、一第二凹包及一第一天窗,所述第一凹包設置在所述第一天窗的兩側,所述第二凹包設置在所述第一天窗的底部,所述中部上設有一第二天窗,所述第二天窗為一鏤空腔體且呈圓角矩形,所述第二天窗的圓角處設有缺口,所述缺口171呈環狀;所述下部上設有若干貫通槽。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天窗加強環,改變凹包的造型并增大凹包的底面R角,有效減少零件翻邊平面變形而導致裝配不良的問題,天窗內腔轉角處設有缺口,有效減少翻邊變形而影響天窗加強環和頂蓋的裝配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天窗加強環的示意圖;
圖中:1—天窗加強環本體,11—上部,12—中部,13—下部,14—第一凹包,141—第一底面,142—第一螺孔,15—第二凹包,151—第二底面,152—第二螺孔,16—第一天窗,17—第二天窗,171—缺口,貫通槽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天窗加強環:
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天窗加強環,其包括:包括天窗加強環本體1;天窗加強環本體1分為上部11、中部12及下部13。
上部11上設有若干第一凹包14、一第二凹包15及一第一天窗16,第一凹包14設置在第一天窗16的兩側,第二凹包15設置在第一天窗12的底部。
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凹包14的個數為2個,第二凹包15的個數為1個。
第一凹包14包括一第一底面141,第一底面141相對天窗加強環本體1表面內凹,第一凹包14相對天窗加強環本體1表面的深度為6.5~18.5mm,第一凹包14與天窗加強環本體1的連接處為半徑為9~15mm的圓角;第一底面141呈圓角正方形,第一底面141寬度為1.5mm,第一底面141上設有若干第一螺孔142。
第二凹包15包括一第二底面151,第二底面151相對天窗加強環本體1表面內凹,第二凹包15相對天窗加強環本體1表面的深度為6.5~18.5mm,第二凹包15與天窗加強環本體1的連接處為半徑為9~15mm的圓角;第二底面151呈圓頭矩形,第二底面151上設有若干第二螺孔152。
中部12上設有一第二天窗17。第二天窗17為一鏤空腔體,第二天窗17呈圓角矩形,第二天窗17的圓角處設有缺口171。所述缺口171呈環狀。
下部13上設有若干貫通槽18。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天窗加強環,改變凹包的造型并增大凹包的底面R角,有效減少零件翻邊平面變形而導致裝配不良的問題,天窗內腔轉角處設有缺口,有效減少翻邊變形而影響天窗加強環和頂蓋的裝配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武漢)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武漢)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238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