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21206.5 | 申請日: | 201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434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邱雄文;蔣國強;周小兵;張寶華;李學保;趙賀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鋼特鋼韶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8/10 | 分類號: | B21B38/10 |
| 代理公司: | 韶關市雷門專利事務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勝明 |
| 地址: | 512123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軋機 調整 識別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包括固定套和指針,二者通過螺紋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固定套套裝在軋機頂部的蝸桿邊緣,通過指針與固定套螺紋連接進行鎖緊,將該裝置固定在軋機頂部蝸桿邊緣。調整輥縫時,可通過觀察隨蝸桿一起轉動的指針轉動圈數和轉向,來判斷輥縫調整大小和方向。解決了棒材平輥軋機調整輥縫時,單人操作無法確認輥縫調整大小且容易混淆調整方向的作業難題,避免了棒材生產中因輥縫調整不當而導致質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產品的成材率,減少缺陷材的產生量,同時使得棒材平輥軋機輥縫調整,可實現單人操作,優化了人力資源效率,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軋鋼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鋼鐵廠棒材生產,軋機輥縫調整由一名工人操作機旁箱,另一名工人近距離觀察軋機頂部刻度盤,觀察輥縫調整大小和方向,雙人配合來完成(主要因機旁箱距離軋機有一定距離,單人操作無法看清輥縫調整大小和方向)。這種作業方法效率低,人力資源浪費,影響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解決了棒材軋機調整輥縫時,單人操作無法確認輥縫調整大小且容易混淆調整方向的作業難題,避免了棒材生產中因輥縫調整不當而導致質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產品的成材率,減少缺陷材的產生量,同時使得棒材平輥軋機輥縫調整可實現單人操作,優化了人力資源效率,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包括固定套和指針,二者通過螺紋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固定套套裝在軋機頂部的蝸桿邊緣,通過指針與固定套螺紋連接進行鎖緊,將該裝置固定在軋機頂部蝸桿邊緣。調整輥縫時,可通過觀察隨蝸桿一起轉動的指針轉動圈數和轉向,來判斷輥縫調整大小和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棒材平輥軋機調整輥縫時,單人操作無法確認輥縫調整大小且容易混淆調整方向的作業難題,避免了棒材生產中因輥縫調整不當而導致質量事故的發生,提高了產品的成材率,減少缺陷材的產生量,同時使得棒材平輥軋機輥縫調整,可實現單人操作,優化了人力資源效率,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 平輥軋機平視示意圖。
圖中:1-指針,2-固定套,3-輥縫調整識別裝置,4-蝸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一種棒材軋機輥縫調整識別裝置3,包括固定套2和指針1,二者通過螺紋連接形成一個整體。
將該輥縫調整識別裝置的固定套2套在蝸桿4邊緣,利用指針1與固定套2螺紋連接將該輥縫調整識別裝置鎖緊固定在蝸桿4上。此時在機旁箱上調整輥縫時,如圖2所示,便可通過觀察隨蝸桿4一起轉動的輥縫調整識別裝置3的指針1轉動圈數來判斷輥縫調整大小(蝸桿4每轉動一周,輥縫變化為0.2mm),同時還能根據輥縫調整識別裝置3指針1的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向來判斷輥縫調整方向,從而實現單人操作完成調整輥縫的目標。
軋機頂部蝸桿的轉向和轉動圈數,本身反映輥縫調整的方向和大小。軋機頂部蝸桿的作用在于輸出調整輥縫的液壓動力,液壓馬達驅動置于軋機頂部的蝸桿、蝸輪機構,每套蝸輪輪芯的兩端用鍵連接了兩個錐齒輪軸隨著蝸輪一起旋轉,通過錐齒輪軸與固定于拉桿上方的錐齒輪的嚙合來帶動軋機兩端(操作端和傳動端)的四個拉桿進行轉動。轉動的拉桿則通過固定在上下軋輥軸承座兩端孔腔內的調整螺母,使上下軸承座連同軋輥一起沿軋輥的徑向運動,從而完成輥縫的對稱調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鋼特鋼韶關有限公司,未經寶鋼特鋼韶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2120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