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20848.3 | 申請日: | 201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068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鎬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盛錦達節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5/16 | 分類號: | B29C35/1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張正美 |
| 地址: | 675500 云南省楚***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滴灌 生產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滴灌管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滴灌是一種迄今為止對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的灌溉技術,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可以節約高達50%一60%的淡水資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滴灌管是滴灌技術的核心,其生產裝置的研發、生產水平直接影響著滴灌技術的應用水平。滴灌管的生產過程需要對其進行冷卻處理。現有的滴灌管生產用的冷卻裝置冷卻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用以提高冷卻效率和生產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包括蓋體、冷卻箱、制冷箱、冷凝器、壓縮機和熱交換器,所述冷卻箱位于所述制冷箱上;所述蓋體位于所述冷卻箱上;所述冷卻箱上開設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制冷箱靠近所述第一孔的一端長于所述冷卻箱,并在上端設有開口;所述制冷箱靠近所述第二孔的一端設置有接液槽;所述接液槽與所述制冷箱連通;所述熱交換器設置在所述制冷箱內,所述冷凝器與壓縮機位于所述制冷箱外;所述熱交換器一端通過管道與所述壓縮機連接,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凝器連接;所述冷凝器與所述壓縮機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冷卻箱與所述制冷箱通過主水管連接;所述主水管上設置有增壓泵。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中,優選地,所述主水管上設置有止回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中,優選地,所述主水管為不銹鋼管。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中,優選地,所述止回閥位于所述制冷箱和所述增壓泵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中,優選地,所述冷卻箱體和制冷箱的箱壁由兩層不銹鋼層和一層保溫層組成,所述保溫層位于所述兩層不銹鋼層之間。進一步優選地,所述保溫層為聚氨酯泡沫或酚醛泡沫。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中,優選地,所述不銹鋼層、保溫層和不銹鋼層厚度比為3:4:3。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冷卻箱在設置了制冷箱,制冷箱內設置了熱交換器,熱交換器與壓縮機連接,壓縮機與冷凝器連接,利用熱交換器對冷卻液進行制冷,然后由增壓泵將制冷后的冷卻液運至冷卻箱對滴灌管進行冷卻,在冷卻過程中冷卻液循環使用,節約了資源。冷卻液在制冷箱進行了降溫后才輸送至冷卻箱中對滴灌管進行冷卻,提高了冷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箱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體,2-冷卻箱,3-制冷箱,4-冷凝器,5-壓縮機,6-熱交換器,7-第一孔,8-第二孔,9-開口,10-接液槽,11-主水管,12-增壓泵,13-止回閥,14-不銹鋼層,15-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用于滴灌管生產的冷卻裝置,如圖1和2所示,包括蓋體1、冷卻箱2、制冷箱3、冷凝器4、壓縮機5和熱交換器6,冷卻箱2位于制冷箱3上;蓋體1位于冷卻箱2上;冷卻箱2上開設有第一孔7和第二孔8;當滴灌管需要冷卻時,滴灌管從第一孔7進入冷卻箱2進行冷卻,然后從第二孔8離開冷卻箱2。
制冷箱3靠近第一孔7的一端長于冷卻箱2,并在上端設有開口9;制冷箱3靠近第二孔8的一端設置有接液槽10;接液槽10與制冷箱3連通;熱交換器6設置在制冷箱3內,冷凝器4與壓縮機5位于制冷箱3外;熱交換器6一端通過管道與壓縮機5連接,另一端通過管道與冷凝器4連接;冷凝器4與壓縮機5通過管道連接;冷卻箱2與制冷箱3通過主水管11連接;主水管11上設置有增壓泵12。主水管11上設置有止回閥13,止回閥13位于制冷箱3和增壓泵12之間。該主水管11為不銹鋼管。冷卻液在制冷箱3中進行制冷,然后由增壓泵12通過主水管11送至冷卻箱2中,從第一孔7和第二孔8溢出的液體分別由開口9和接液槽10進入制冷箱。
如圖3所示,冷卻箱2和制冷箱3的箱壁由兩層不銹鋼層14和一層保溫層15組成,保溫層15位于兩層不銹鋼層14之間。不銹鋼層14、保溫層15和不銹鋼層14厚度比為3:4:3。該保溫層15為聚氨酯泡沫。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盛錦達節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云南盛錦達節水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2084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