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20843.0 | 申請日: | 2017-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488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金海;朱祖揚;李冬;李三國;胡高群;李豐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7/11 | 分類號: | E21B47/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華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劉華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示蹤器 回收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包括回收裝置主體和拆缷式的端蓋。回收裝置主體包括密閉空腔和位于密閉空腔上方的用于容納示蹤器的容納腔。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通孔,并且,通孔的直徑小于示蹤器的直徑。容納腔的頂部設有開口,端蓋位于容納腔的頂部,從而能夠封住開口。在確保示蹤器的精準測量前提下,可以確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類型鉆井液情況下示蹤器的回收概率。同時還可以防止示蹤器在井筒內被撞碎,從而提高了示蹤器在井筒內的生存率,進而提高了示蹤器的回收概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鉆井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鉆井過程中,全井筒溫度和壓力等參數始終是鉆井工程師關心的參數。如何快速和準確檢測出環空內的溫度和壓力等參數,對于安全高效鉆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可以快速檢測井下的溫度和壓力數據,示蹤器內部有智能的微芯片、傳感器和電池,示蹤器外面用耐高溫耐高壓復合材料包裹,工作時,示蹤器被投入到鉆柱水眼內,隨循環泥漿下入到井底,穿過鉆頭水眼后進入環空,然后和泥漿、巖屑一起返回地面,在這一循環過程中,示蹤器測量到了全井筒的溫度和壓力數據。但是,示蹤器返回地面的概率與泥漿的密度、排量、動靜切力、粘度等參數和井身結構、井眼規則程度、直井斜井等井型、鉆具內是否有螺桿鉆具、濾網、鉆井液地面流程是否會導致示蹤器丟失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內,示蹤器的回收概率很低,直接影響了示蹤器在這類井中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能夠提高示蹤器的回收概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包括回收裝置主體和拆缷式的端蓋。回收裝置主體包括密閉空腔和位于密閉空腔上方的用于容納示蹤器的容納腔。容納腔的側壁上設有通孔,并且,通孔的直徑小于示蹤器的直徑。容納腔的頂部設有開口,端蓋位于容納腔的頂部,從而能夠封住開口。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由密閉空腔和容納腔組成,密閉空腔里面是空氣,與外界隔絕,能夠給回收裝置提供浮力。容納腔側壁設有通孔,可以使得容納腔內外溫度和壓力導通,從而確保示蹤器的精準測量。在鉆井或完鉆通井時,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搭載示蹤器下入到鉆具水眼內,然后經過鉆頭水眼進入環空,在泥漿的沖刷下和自身的浮力下返回地面,從而可以確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類型鉆井液情況下示蹤器的回收概率。示蹤器放置在容納腔內,用端蓋把容納腔開口封住。這種設置方式不但可以使得示蹤器漂浮在任意井型里和任意類型鉆井液上面,還可以防止示蹤器在井筒內被撞碎,從而提高了示蹤器在井筒內的生存率,進而提高了示蹤器的回收概率。
對于上述技術方案,還可進行如下所述的進一步地改進。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隨鉆測量示蹤器回收裝置,優選地,回收裝置主體構造為前部為橢球形,后部為圓柱體形的結構,并且通過隔板將回收裝置主體的內置空間分隔為密閉空腔和容納腔。
進一步地,優選地,密閉空腔構造為前部為橢球形,后部為圓柱體形的結構,容納腔構造為圓柱體形的結構。
將回收裝置主體構造為前部為橢球形,后部為圓柱形的結構,通過隔板將密閉空腔構造為前部為橢球形,后部為圓柱體形的結構,可以增加密閉空腔端部與液體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整個回收裝置在鉆井液中的浮力,可以進一步確保提高示蹤器的回收概率。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容納腔的內徑與示蹤器的直徑相同,容納腔的高度略大于示蹤器的直徑。這種結構設計方式,可以在確保示蹤器能夠布置在容納腔內的同時盡可能縮小回收裝置的尺寸,從而降低生產制造成本和確保回收裝置能夠在鉆井液中漂浮起來,進一步確保提高示蹤器的回收概率。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端蓋構造為圓形蓋板。圓形蓋板可以與容納腔頂部的圓形開口形成配合的同時,盡量簡化結構,節省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208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木材加工用的銑邊機
- 下一篇:一種復合陶瓷合金滾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