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軸承座轉盤全自動加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14529.1 | 申請日: | 2017-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714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蘇立團;戴培海;陳建團;林世棟;李永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安肯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2 | 分類號: | B23P23/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精誠新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轉盤 全自動 加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軸承座轉盤全自動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軸承座被廣泛運用于轉動設備中,作為軸承的支撐構件。軸承座上設置有同心圓孔,所述同心圓孔即為軸承的安裝工位。現有技術中,在要求回轉精度高、重載或者轉速較高的轉動設備中,經常需要在同一個軸承座中安裝兩個甚至更多的軸承以為轉軸提供兩個或者更多的支撐點,如傳動軸較長的螺桿泵軸承箱、大型涼水塔的風機主軸軸承箱等。現有技術中軸承座轉盤加工時需加工許多的工位,如四個定位孔就需進行鉆孔、倒角等工序、還有中間的軸承孔的加工均是需要多次加工,因而整個軸承座轉盤在加工時需在不同的機床上進行,即在一臺機床上完成加工后,還需要把工件拆卸再轉移到另一臺機床上進行裝夾、定位,這樣多次裝夾、定位、搬移,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加工效率,工人勞動強度大,同時由于每次裝夾、定位不能保證完全相同,因此也影響了軸承座轉盤的加工的精度,從而影響產品的質量,進而使得其與軸配合使用時影響整個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由于現有的軸承座轉盤加工工序多,進而使得其加工設備多,其生產的設備整體占用空間大,增大企業的生產成本。為此,如何有效快速的加工軸承座轉盤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對軸承座轉盤進行多工位流水線加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操作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軸承座轉盤全自動加工裝置。
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種軸承座轉盤全自動加工裝置,包括機架、PLC控制器、上料輸送機構、卸料箱、端面粗車機構、軸承孔外圓粗車機構、多軸器鉆孔機構、多軸器倒角機構、粗鉸內孔機構、粗鏜內孔機構、精鏜內孔機構、內孔油槽鏜孔機構、注油孔鉆孔機構、注油孔攻牙機構和機器人,所述機架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第一旋轉工作臺和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第二旋轉工作臺,所述第一旋轉工作臺和第二旋轉工作臺的臺面上沿周沿分別均布設有多個用于夾持軸承座轉盤工件的夾持機構,所述上料輸送機構設于機架側邊輸送待加工的軸承座轉盤工件,所述端面粗車機構、軸承孔外圓粗車機構、多軸器鉆孔機構和多軸器倒角機構均設于機架上并按順時針旋轉方向依次包圍布設于第一旋轉工作臺外圈上,所述端面粗車機構、軸承孔外圓粗車機構、多軸器鉆孔機構和多軸器倒角機構分別可朝第一旋轉工作臺上的夾持機構夾持的軸承座轉盤工件加工地設于機架上,所述端面粗車機構、軸承孔外圓粗車機構、多軸器鉆孔機構和多軸器倒角機構按順時針旋轉方向依次對第一旋轉工作臺上夾持機構夾持的軸承座轉盤工件依次進行表面刮平面、內孔外圈刮平面、四個安裝孔鉆孔以及四個安裝孔倒角加工,所述粗鉸內孔機構、粗鏜內孔機構、精鏜內孔機構、內孔油槽鏜孔機構、注油孔鉆孔機構和注油孔攻牙機構均設于機架上并按逆時針旋轉方向依次包圍布設于第二旋轉工作臺外圈上,所述粗鉸內孔機構、粗鏜內孔機構、精鏜內孔機構、內孔油槽鏜孔機構、注油孔鉆孔機構和注油孔攻牙機構分別可朝第二旋轉工作臺上的夾持機構夾持的軸承座轉盤工件加工地設于機架上,所述粗鉸內孔機構、粗鏜內孔機構、精鏜內孔機構、內孔油槽鏜孔機構、注油孔鉆孔機構和注油孔攻牙機構按逆時針旋轉方向依次對第二旋轉工作臺上夾持機構夾持的軸承座轉盤工件依次進行內孔粗鉸孔、內孔粗鏜孔、內孔精鏜孔、內孔內壁鏜油槽、鉆注油孔和注油孔攻牙加工,所述機器人設于機架中部用于將上料輸送機構上待加工的軸承座轉盤夾持送至第一旋轉工作臺的夾持機構上待加工并將第一旋轉工作臺加工完成的工件夾持至第二旋轉工作臺上的夾持機構上待加工還將第二旋轉工作臺上加工完成的工件夾持至設于機架邊上的卸料箱中,所述上料輸送機構、第一旋轉工作臺、第二旋轉工作臺、各個夾持機構、端面粗車機構、軸承孔外圓粗車機構、多軸器鉆孔機構、多軸器倒角機構、粗鉸內孔機構、粗鏜內孔機構、精鏜內孔機構、內孔油槽鏜孔機構、注油孔鉆孔機構、注油孔攻牙機構和機器人的驅動單元均連接并受控于PLC控制器。
進一步的改進,還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設于機架上且控制面板與PLC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接。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左右兩個壓塊和驅動兩個壓塊朝軸承座轉盤工件壓緊的氣缸。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旋轉工作臺和第二旋轉工作臺均呈圓柱形,所述第一旋轉工作臺上設置的夾持機構為六個,所述第二旋轉工作臺上設置的夾持機構為八個。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上料輸送機構包括輸送帶及驅動輸送帶傳輸的驅動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安肯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泉州安肯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145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三通配件自動加工裝置
- 下一篇:一種轉盤式分度滑臺多工位鉆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