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冷凝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01424.2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793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葉偉鋒;林元浩;何登煥;林有彬;葉慶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創新汽車空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B1/06 | 分類號: | F28B1/06;F28F1/02;F28F1/34;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賀 |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冷凝器 | ||
一種新型冷凝器,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集流管組,集流管組之間連接有一組連通的扁管,相鄰扁管之間連接有用于散熱的波浪形的翅片,右側集流管組頂部設有進口和出口,集流管組由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并排連接而成,一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底部連通,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內設有使進口和出口之間通過扁管形成通路的隔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合理、緊湊,通過設置由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并排連接而成的集流管組,左右兩側的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利用扁管連接,形成使進口和出口之間通過扁管形成通路的兩層結構,延長液體流動的時間,翅片散熱時效果更好,進入管將單獨的進入管和出口管結合統一,精簡結構空間,使用效果好,適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交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冷凝器,具體是一種新型冷凝器。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高功率的設備越來越多的進入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而作為給設備散熱降溫的冷凝器也越來越多的被使用。但目前的冷凝器基本只有一層結構,高溫液體在這一層結構中通過翅片散熱,時間短,散熱效果較差,而且由于冷凝器需要通入管和流出管與外界連接,通入管和流出管復雜的管路設計,占據較多空間導致安裝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冷凝器,解決目前冷凝器散熱效果不佳、外部連接不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新型冷凝器,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集流管組,集流管組之間連接有一組連通的扁管,相鄰扁管之間連接有用于散熱的波浪形的翅片,右側集流管組頂部設有進口和出口,集流管組由相互獨立的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并排連接而成,一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底部連通,進口和出口分別位于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上,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內設有使進口和出口之間通過扁管形成通路的隔板。這樣設置后,集流管組由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并排連接而成,左右兩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之間連接有扁管,并在一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底部連通,形成使進口和出口之間通過扁管形成通路的兩層結構,使液體從進口進入前集流管內并在這個兩層通路里流動,兩層結構結合隔板使液體變向的功能,延長了液體流動的時間,翅片散熱時效果更明顯,散熱效率更高。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右側集流管組頂部設有連接進口和出口的進出管,進出管由上進出管和下進出管拼接組合而成,上進出管和下進出管的拼接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圓弧凹槽拼接后形成有進入管道和流出管道,進入管道與進口連通,流出管道與出口連通。進出管由上進出管和下進出管拼接組合而成,拼接組合的進出管內設有進入管道和流出管道分別與進口和出口連通,將原來的進入管和出口管結合統一成進出管,減少單獨設置進入管和出口管,精簡結構空間,適應各種安裝結構,便于后續連接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隔板垂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管道方向設置,左右兩側前集流管內的隔板從上到下右左交替錯開設置,后集流管內的隔板與前集流管內的隔板一一對應設置。這樣設置后,液體從進口進入經過前集流管,由于隔板從上到下右左交替錯開設置,液體在左右兩側的前集流管之間隨隔板設置而變向流動,又由于某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底部連通且后集流管內的隔板與前集流管內的隔板一一對應設置,液體流向后集流管并在左右兩側的后集流管之間按原路徑反向流到出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左右兩側前集流管內的隔板總數為偶數個設置,左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最末段之間通過通孔連通。隔板總數為偶數個設置后,液體從進口進入經過前集流管的隔板變向后,最后流向左側前集流管最末段,由于左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最末段之間通過通孔連通,液體流向后集流管并通過隔板變向按原路線反向流到出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左右兩側前集流管內的隔板總數為奇數個設置,右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最末段之間通過通孔連通。隔板總數為奇數個設置后,液體從進口進入經過前集流管的隔板變向后,最后流向右側前集流管最末段,由于右側前集流管和后集流管最末段之間通過通孔連通,液體流向后集流管并通過隔板變向按原路線反向流到出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創新汽車空調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創新汽車空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014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