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氣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00550.6 | 申請日: | 2017-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130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進 |
| 主分類號: | B01D53/02 | 分類號: | B01D53/02;B01D53/00;B01D53/86;B01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知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7 | 代理人: | 吳煥芳;楊巍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回收系統 吸附裝置 催化氧化 液氮冷凝裝置 油氣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 吸附劑吸附 油氣 惰性氣體 有機成份 吹入 吹出吸附裝置 油氣回收技術 安全事故 補充裝置 輸送管道 運行成本 發生率 送風機 吹出 富氣 減小 排出 吸附 飽和 消耗 達標 投資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回收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油氣回收系統。油氣回收系統包括:油氣輸送裝置;吸附裝置;惰性氣體補充裝置;液氮冷凝裝置;以及催化氧化爐。其中,當吸附裝置工作時,原始油氣從油氣輸送裝置的送風機經輸送管道和入口進入吸附裝置并且原始油氣中的有機成份被吸附劑吸附,達標氣體排出油氣回收系統,當吸附裝置因吸附劑吸附飽和而停止工作時,比原始油氣更少的原始惰性氣體倒吹入吸附裝置并將吸附的有機成份吹出,吹出吸附裝置形成的富氣被吹入液氮冷凝裝置。根據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小所消耗的能量、油氣回收系統及催化氧化爐的尺寸規格、油氣回收系統的投資及運行成本、安全事故發生率,且提高催化氧化爐的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回收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油氣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控制VOCs排放的方法基本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消除法,包括熱氧化、蓄熱式熱氧化(RTO)、催化燃燒(CTO)、蓄熱催化氧化(RCO)等。第二類采用物理方法將VOC聚集、回收。第一類方法屬于環保型,第二類方法屬于節能環保型。目前常見的回收方法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及膜分離法或者幾種方法的集成利用。
石化裝置的尾氣回收通常是先冷凝接著再采用吸附工藝,或者是冷凝加催化燃燒工藝。
冷凝+吸附工藝是利用尾氣中的有機烴凝點比空氣高的特點,通過增壓或降溫,使得烴類蒸汽處于過飽和狀態,過飽和蒸汽冷凝成液態,達到回收目的。同時對于尾氣中夾帶的少量有機廢氣,再通過以多孔材料組成的吸附劑使有機物吸附在吸附劑的表面,這樣就可以排出潔凈空氣。
而冷凝+催化工藝則是將冷凝后的尾氣預熱后經過催化氧化爐,該裝置通常包括催化氧化爐、熱交換室和加熱室等。利用固體催化劑將殘余的有機物通過氧化作用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合物,從而凈化廢氣中污染物。當廢氣中有機物能夠自持燃燒,即經催化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 足夠維持催化劑床層的反應溫度,或者廢氣本身的溫度已經達到或超過催化劑的起燃溫度時,系統不需要另外補充熱能,從而達到節能效果。
上述工藝中冷凝段制冷方式通常采用三級復疊式機械制冷,并根據回收有機物的物性(熔點、沸點、各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等)選擇各級的冷凝溫度。第三級冷凝溫度通常為-75℃,而在這個冷凝溫度下,廢氣中含有的低碳組分往往無法冷凝,廢氣有機成份回收率通常不足90%,冷凝后的尾氣只能再通過活性炭或沸石分子篩等吸附劑吸附才能達標排放。
另外,三級復疊式機械制冷由于使用活塞或螺桿式壓縮機等轉動部件,同時使用氟利昂等含氟制冷劑,屬非環保型制冷工質,且壓縮機故障率較高,也容易造成泄漏并破壞環保。
常規催化氧化爐入口廢氣有機物濃度通常需要控制在低于其爆炸極限下限的25%,如果廢氣濃度過高,超過有機成份的爆炸極限,極可能發生閃爆,造成安全事故,需要采用稀釋等預處理工藝使其降低到其爆炸極限下限的25%后方可進行催化燃燒處理;另外,高濃度廢氣也容易使得催化劑長期處于高溫,貴金屬催化劑燒損加速,影響催化劑使用壽命。而常規-75℃以上溫度冷凝后的油氣尾氣,其濃度往往遠超過20g/Nm3,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倍增。
針對大風量或中低濃度的油氣廢氣,直接使用機械/液氮冷凝加催化氧化工藝,將需要更大的冷凝換熱面積和更大功率的電加熱器,以及更大處理量的催化氧化爐。因而使得投資更大,同時也增加電力及液氮的消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旨在解決或至少減輕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點的油氣回收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油氣回收系統,其中,所述油氣回收系統包括:
油氣輸送裝置,所述油氣輸送裝置包括用于供應原始油氣的送風機和用于輸送原始油氣的輸送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進,未經陳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005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濕法脫硫煙氣消除煙羽系統
- 下一篇:一種汽車尾氣檢測及凈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