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吸音地毯結構的加工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83772.1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477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險峰;周永超;王明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林駿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3/04 | 分類號: | B60N3/04;B32B37/10;B32B37/06;B32B38/04;B32B38/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深研專利事務所 44229 | 代理人: | 陳雅平 |
| 地址: | 511365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工設備 加工裝置 吸音地毯 主動輥 上料 本實用新型 加熱裝置 吸音結構 輥筒 滾針 加熱器 材料內部 傳動裝置 二次加工 密布小孔 上料裝置 吸音性能 熱復合 熱滾壓 收卷室 小孔 轉動 電機 追加 復合 室內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音地毯結構的加工設備,所述吸音地毯的加工設備包括第一上料室、加工裝置、第二上料室和收卷室,在第一上料室內設有第一上料裝置,在加工裝置上設有主動輥,主動輥內設有加熱器和滾針,在電機和傳動裝置的帶動下,主動輥轉動,使得滾針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勻分布的小孔;在加工裝置上設有加熱裝置和加緊輥筒,加熱裝置配合加緊輥筒可將兩種材料熱滾壓復合,形成吸音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追加二次加工工藝,在材料內部形成密布小孔,熱復合形成吸音結構,提高了材料的吸音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內飾件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吸音地毯結構的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汽車設計結構的不斷變化和性能提高,主機廠有提出更高吸音性能要求零件現行地毯大部分利用材料結構。利用2層或3層材料粘結復合制作成主材,性能主要依靠層級材料吸音效果。現有的材料結構不能滿足客戶吸音性能提高要求,需要在現有材料基礎上增加材料厚度、重量以及附件(吸音棉墊)等達到吸音性能要求。材料成本投入較大,整車重量上升,零件成本上漲。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吸音地毯結構及其加工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音地毯結構及其加工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吸音地毯結構,包括扎孔材料和表皮,所述扎孔材料和表皮通過熱粘合成型。
優選的,所述表皮為吸音棉墊表皮。
一種吸音地毯的加工設備,包括第一上料室、加工裝置、第二上料室和收卷室,所述第一上料室內設有第一上料裝置,所述加工裝置的一端上側設有電機,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連接主動輥,主動輥通過支撐架安裝在加工裝置內,所述主動輥的中部設有楔形調節塊,主動輥的內腔兩端均設有加熱器,加熱器的外側設置有滾針,滾針位于主動輥的外側,且加熱器通過導熱塊與滾針連接,所述主動輥下方設置有移動托輥,移動托輥安裝在氣缸A上,氣缸A安裝在加工裝置上的支撐架上,所述主動輥的兩側均設有復合托輥,復合托輥通過連接桿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加工裝置的上端另一側設置有加熱裝置,加熱裝置安裝在安裝板上,安裝板的上端一側通過氣缸B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加熱裝置的下方設有放置臺,放置臺的下端中部通過氣缸C安裝在支撐架上,且放置臺的上端一側設有加緊輥筒,所述第二上料室內設有第二上料裝置,所述收卷室內設有收卷裝置,所述第一上料裝置和收卷裝置均與兩個對稱設置的傳動輥貼合連接,所述加工裝置、第二上料室和收卷室內均設有輔助托輥。
優選的,所述加緊輥筒由固定托輥和活動托輥組成,固定托輥固定安裝在支撐架上,活動托輥固定安裝在放置臺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加工裝置上設有主動輥,主動輥內設有加熱器和滾針,在電機和傳動裝置的帶動下,主動輥轉動,使得滾針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勻分布的小孔;
2、在加工裝置上設有加熱裝置和加緊輥筒,加熱裝置配合加緊輥筒可將兩種材料熱滾壓復合,形成吸音結構;
3、本實用新型通過追加二次加工工藝,在材料內部形成密布小孔,熱復合形成吸音結構,提高了材料的吸音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動輥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中:第一上料室1、加工裝置2、第二上料室3、收卷室4、傳動輥5、第一上料裝置6、電機7、主動輥8、加熱器81、滾針82、導熱塊83、楔形調節塊9、移動托輥10、氣缸A 11、復合托輥12、加熱裝置13、氣缸B 14、放置臺15、氣缸C 16、加緊輥筒17、第二上料裝置18、收卷裝置19、輔助托輥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林駿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林駿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837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