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設置探測器的伴熱管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81880.5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959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3/32 | 分類號: | F16L53/32;F17D5/00;F17D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謝振龍 |
| 地址: | 21004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設置 探測器 管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蒸汽伴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置探測器的伴熱管線。
背景技術
在生產運輸過程中,原油、重油等隨著溫度的降低,粘度逐漸增大的介質,產生凝結甚至凝固,影響生產。在輸送這類介質時,需要采取保溫措施,如在該物料管道周圍加蒸汽伴管,使物料維持在一定的溫度。目前蒸汽伴熱領域越來越重視對于冷凝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凝液的再利用。但是,在反應器的下部,一直處于低溫,雖然有蒸汽伴熱,但由于此處是最低溫度點,冷凝液排除比較困難。探測器內一旦有熔鹽,不能融化會導致管線堵塞。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設置探測器的伴熱管線。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設置探測器的伴熱管線,包括伴熱蒸汽管路、氮氣管路、蒸汽穩定室、反應器、儲水箱和若干管道,所述蒸汽穩定室分別與伴熱蒸汽管路、氮氣管路相連,所述蒸汽穩定室通過管道一與反應器相連,所述管道一上設置探測器和自動警報裝置,所述儲水箱通過管道二與反應器相連,所述管道二上設置水泵,所述儲水箱通過管道三與反應器相連。
優選地,所述伴熱蒸汽管路上設置閥門一,所述氮氣管路上設置閥門二,所述管道二上設置閥門三、所述管道三上設置閥門四。
優選地,所述反應器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氣體流量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氣體流量傳感器與自動控制組件相連。
優選地,所述伴熱蒸汽管路與工業蒸汽相連,所述伴熱蒸汽管路由不銹鋼材料材料制成,所述伴熱蒸汽管路為L型。
優選地,所述氮氣管路與氮氣儲存罐相連,所述氮氣管路由不銹鋼材料材料制成,所述氮氣管路為L型。
優選地,所述管道一的橫截面為圓環形,所述管道一由不銹鋼材料材料制成,所述管道一外設置保溫層。
優選地,所述管道二和管道三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儲水箱用于提供其它生產線的工業用水,所述儲水箱內設置液位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伴熱蒸汽系統得到了高效地回收和再利用,用儲水箱的水帶動反應器中的冷凝液順利流出,再經過管道三回到儲水箱中,經濟適用,簡單可靠,增加可操作性;
2、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穩定室可以進一步穩定反應器內的大氣壓,蒸汽因冷凝導致的大氣壓的降低由氮氣來補充,保證反應器的正常運行,提高了安全系數;
3、本實用新型的反應器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氣體流量傳感器,有利于機械自動化,實時對反應器內的溫度和氣壓進行監控,并反饋調整;
4、本實用新型的探測器能夠對溫度和熔鹽進行雙重監控,有利于生產安全,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5、本實用新型的伴熱蒸汽管路、氮氣管路和管道一由不銹鋼材料材料制成,使用壽命長,方便維修和檢測,管道二和管道三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便于更換,且不容易被腐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1、伴熱蒸汽管路;2、氮氣管路;3、蒸汽穩定室;4、反應器;5、儲水箱;6、管道一;7、探測器;8、管道二;9、管道三;10、閥門一;11、閥門二;12、閥門三;13、閥門四;14、氮氣儲存罐;15、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所示的設置探測器的伴熱管線,包括L型的伴熱蒸汽管路1、L型的氮氣管路2、蒸汽穩定室3、反應器4、儲水箱5和若干管道,蒸汽穩定室3分別與伴熱蒸汽管路1、氮氣管路2相連,蒸汽穩定室3通過管道一6與反應器4相連,管道一的橫截面為圓環形,管道一6上設置探測器7和自動警報裝置,儲水箱5通過管道二8與反應器4相連,管道二8上設置水泵15,儲水箱5通過管道三9與反應器4相連。
伴熱蒸汽管路1上設置閥門一10,氮氣管路2上設置閥門二11,管道二8上設置閥門三12、管道三9上設置閥門四13,閥門的設置便于各管路的自檢和維修,正常工作狀態時,各閥門均處于打開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未經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818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