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檢測精子宮頸黏液穿透-存活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72729.5 | 申請日: | 2017-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365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朱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暨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48 | 分類號: | G01N33/4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陳燕嫻 |
| 地址: | 51063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精子 宮頸 黏液 穿透 存活 裝置 | ||
一種檢測精子宮頸黏液穿透-存活的裝置,包括負壓組件、乳頭連接器、毛細管、透氣海綿、塑膠泥;乳頭連接器和負壓組件相連;毛細管一端內置入透氣海綿,毛細管置入透氣海綿的一端插入乳頭連接器,塑膠泥用于在毛細管吸入培養液、宮頸黏液后塞入毛細管置入透氣海綿的一端端部;毛細管外壁上自開口的一端起設有四處標簽,四處標簽將毛細管分為五段,第一段為宮頸黏液存留的宮頸黏液吸入區,第二段為培養液存留的培養液吸入區,第三段為空氣存留的空氣吸入區,第四段為透氣海綿塞入區,第五段為塑膠泥塞入區。本實用新型通過負壓組件方便地將宮頸黏液和培養液吸入毛細管;毛細管上區分培養液吸入區和宮頸黏液吸入區,方便區別吸入宮頸黏液和培養液,從而方便測量精子穿透宮頸黏液的能力和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后在培養液中存活的能力。本實用新型屬于精子檢測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精子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精子宮頸黏液穿透-存活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精子檢測領域,檢測精子穿透宮頸管能力和存活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對于受孕來說,精子穿透宮頸和存活一段時間才能受精。因此,檢測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和存活的能力相當重要。目前尚無出現專用于檢測精子穿透宮頸黏液能力和存活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方便檢測精子穿透宮頸粘液能力的檢測精子宮頸黏液穿透-存活的裝置,它還兼具檢測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后存活能力的優點。
一種檢測精子宮頸黏液穿透-存活的裝置,包括負壓組件、乳頭連接器、毛細管、透氣海綿、塑膠泥;乳頭連接器和負壓組件相連;毛細管的一端內置入透氣海綿,毛細管置入透氣海綿的一端插入乳頭連接器,塑膠泥用于在毛細管吸入培養液、宮頸黏液后塞入毛細管置入透氣海綿的一端端部;毛細管的外壁上自開口的一端起設有四處標簽,四處標簽將毛細管依次分為五段,第一段為宮頸黏液存留的宮頸黏液吸入區,第二段為培養液存留的培養液吸入區,第三段為空氣存留的空氣吸入區,第四段為透氣海綿塞入區,第五段為塑膠泥塞入區。采用此結構,能通過負壓組件方便地將宮頸黏液和培養液吸入毛細管;毛細管上區分培養液吸入區和宮頸黏液吸入區,因此方便區別吸入宮頸黏液和培養液,從而方便測量精子穿透宮頸黏液的能力和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后在培養液中存活的能力。
作為一種優選,培養液吸入區為4厘米,培養液內含有酚紅作指示劑,用于區分宮頸黏液吸入區。采用此結構,培養液吸入區能容納穿過宮頸黏液吸入區的精子,從而判斷穿過宮頸黏液后精子的存活情況和能力;同時4厘米的長度能容納足夠數量的精子,在大量精子穿透宮頸黏液吸入區后依然能容納精子,保證檢測的精準性;培養液含有酚紅作指示劑,能幫助操作者明顯區分宮頸黏液吸入區和培養液吸入區。
作為一種優選,宮頸黏液吸入區為4厘米。采用此結構,宮頸管的長度約為3厘米,因此將宮頸黏液吸入區的長度設為4厘米,能較真實地模仿精子真實的穿透環境,檢測結果更可靠;多出的1厘米可以測試出能穿透宮頸管的精子的數量。
作為一種優選,空氣吸入區為1厘米,用于避免培養液接觸透氣海綿塞入區。采用此結構,預保留一段空置的空氣吸入區,能避免培養液和透氣海綿塞入區的海綿接觸,保證穩定的試驗環境。
作為一種優選,透氣海綿塞入區為0.5厘米,用于避免培養液被吸入乳頭連接器。采用此結構,預透氣海綿塞入區的設置,能避免培養液被吸入乳頭連接器,影響正常的試驗。
作為一種優選,塑膠泥塞入區為0.5厘米。采用此結構,使用塑膠泥塞入,能通過推動管內氣壓以在毛細管的端部形成宮頸黏液吸入區的半月形凸出面,使得毛細管內的宮頸黏液吸入區更易與精液接觸。
作為一種優選,毛細管內徑為1毫米,毛細管的壁厚0.1毫米,毛細管的管長10厘米。采用此結構,毛細管的寬度較為適宜,精子在宮頸黏液吸入區內基本沿直線前進,避免精子在宮頸黏液吸入區中橫向移動過多,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暨南大學,未經暨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727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