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野外采集湖泊深層柱狀底泥的取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70511.6 | 申請日: | 2017-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234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方鑫;盧少勇;白宇恩;蔡傳倫;鄭丙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08 | 分類號: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野外 采集 湖泊 深層 柱狀 取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樣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特別適用于野外湖泊深層柱狀底泥采集的取樣裝置。
背景技術
底泥是黏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經過長時間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作用及水體傳輸而沉積于水體底部所形成的混合物,湖泊、河流等水體底泥采樣分析檢測對環境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底泥采樣是底泥分析檢測的基礎,目前,國內外關于底泥取樣器的研究較多,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步,底泥采樣裝置在野外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現有的底泥采樣裝置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現有的底泥采樣裝置實際取樣過程中經常發生底泥掉落或者采集不完全的情況,采樣樣品的完整性難以得到保證;其次,現有的底泥采樣裝置入水后極易發生傾斜,不利于取樣的進行;同時,取樣器上連接重錘的繩索在進行提升重錘的時,易出現傾斜的狀況,導致取樣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此外,現有的底泥采樣裝置取樣管為塑料材質,取樣過程中易碎裂,實際使用十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正是為了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用于野外采集湖泊深層柱狀底泥的取樣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野外采集湖泊深層柱狀底泥的取樣裝置,用于取樣的取樣器安裝于底盤底部,底桿固連于所述底盤頂部,頂桿通過延長結構與所述底桿連接,與所述底桿和所述延長結構構成長桿狀結構;重錘中部設通孔,頂部兩側各固連一根繩索,所述長桿狀結構穿過所述通孔設置,所述重錘與所述長桿狀結構形成豎直方向的移動副;
所述取樣器為管狀結構,其底部內側壁上對稱設一組連接板組,兩個擋板分別通過單向扭簧與兩個連接板組連接,并可相對于所述取樣器向其內側方向轉動;兩個擋板整體形成與所述取樣器內部配合的結構,并與所述取樣器共同于所述取樣器內部形成采樣容腔。
進一步的,所述頂桿上垂直于所述頂桿固設滑輪固定桿,并于所述滑輪固定桿兩端各設一個滑輪,兩根繩索分別繞過兩個滑輪設置,并于拉動所述繩索時帶動所述滑輪轉動,實現所述重錘豎直方向的提升。
進一步的,所述延長結構為一個延長桿或由至少兩個延長桿依次連接構成,所述延長桿頂部為具有外螺紋結構的延長桿連接部,底部設延長桿螺紋孔,各延長桿通過所述延長桿連接部和所述延長桿螺紋孔配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底盤底部設底盤螺紋孔,所述取樣器頂部為具有外螺紋結構的取樣器連接部,所述底盤和所述取樣器通過所述底盤螺紋孔和所述取樣器連接部配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底盤外側均布設各尾翼。
進一步的,所述取樣器側壁設透明觀察窗。
進一步的,所述取樣器由金屬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野外采集湖泊深層柱狀底泥的取樣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取樣器底部通過單向扭簧連接擋板,形成單向導通結構,有利于保證采取底泥的完整性;
2、重錘上的繩索繞接于滑輪上,取樣時只需水平拉動繩索即可實現重錘豎直方向的提升,采樣方便,同時滑輪可保證繩索始終與長桿狀結構平行,保證重錘力集中于豎直方向,更好地作用于底盤上,更有利于底泥的采取;
3、各組件通過螺紋方式連接,組裝方便快捷,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延長結構的長度,適應性好,同時螺紋連接保證了連接的緊密性和穩固性,確保取樣過程中不會因連接不穩固產生晃動而影響取樣;
4、底盤外側設尾翼,可以保持取樣器在水中的平穩性,使之更加穩定的進行底泥的采樣;
5、取樣器側壁設透明觀察口,方便查看取樣情況;
6、取樣器由金屬材料制成,有利于采取底泥,同時降低取樣器損壞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取樣器底端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延長桿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底盤,11、底盤螺紋孔,12、尾翼;2、底桿,21、底桿連接部;3、取樣器,31、取樣器連接部,32、連接板,33、扭簧,34、擋板;4、延長桿,41、延長桿連接部,42、延長桿螺紋孔;5、頂桿,51、滑輪固定桿,52、滑輪;6、重錘,61、繩索。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705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