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沉淀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36244.0 | 申請日: | 2017-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691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理文造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1553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沉淀池。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環保和充分利用廢水,將廢水處理產生的部分污泥進行回收,車間排出的廢水先后經過細格柵、斜網、混凝池處理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沉淀的污泥排出后進一步處理利用。現有的沉淀池通過排泥管將池底的污泥抽出,但是,由于排泥管覆蓋范圍有限,有的地方污泥會不斷沉積,由于污泥中絕大部分為有機物,當污泥量較多時,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避免污泥堆積在底部,提升排泥效率的一種沉淀池。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沉淀池,包括進水部,出水部,池體和排泥管,所述進水部和出水部設置在池體兩側,所述排泥管伸入池體底部,沉淀池包括刮泥裝置,池體包括排泥部和沉淀部,排泥部的深度大于沉淀部,所述刮泥裝置設置在沉淀部中,所述排泥管伸入排泥部中,所述刮泥裝置包括鏈條,刮板和鏈輪,刮板設置在鏈條上,鏈條設置在鏈輪上。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附屬技術方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排泥管包括吸頭,吸頭設置在排泥管端部且位于排泥部中,吸頭包括主體,多個吸口和連接管,吸口通過連接管與主體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吸口環繞主體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沉淀池包括第一擋板,進水部包括進水口,第一擋板與進水口相對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沉淀池包括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與出水部相對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沉淀池包括排出管,排出管設置在沉淀部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沉淀池能夠有效避免污泥堆積在沉淀部底部,提升污泥的排出率;同時,使得排泥管的覆蓋范圍更廣,能夠有效提升污泥的排出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沉淀池的截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沉淀池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頭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沉淀池包括進水部1,出水部2,池體3和排泥管4,所述進水部1和出水部2設置在池體3兩側,所述排泥管4伸入池體底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水部用于往池體中輸入促進沉淀的液體,所述出水部用于排出沉淀后的液體,排泥管用于排出池體底部的污泥。沉淀池包括刮泥裝置5,池體3包括排泥部31和沉淀部32,排泥部31的深度大于沉淀部32,所述刮泥裝置5設置在沉淀部32中,所述排泥管4伸入排泥部31中,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刮泥裝置5將沉淀部的污泥刮入排泥部,通過排泥管排出,從而防止污泥堆積在沉淀部底部。所述刮泥裝置5包括鏈條51,刮板52和鏈輪53,刮板52設置在鏈條51上,鏈條51設置在鏈輪53上。通過鏈輪轉動使得鏈條能夠帶動刮板,轉動,刮板將沉淀部底部的污泥刮入排泥部。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防止污泥沉積在池體底部,造成污泥無法排出;同時,能夠將污泥集中在排泥部,排泥管將排泥部中的污泥排出,從而無需在沉淀池四周設置在排泥管。
如圖1至圖3所示,進一步的,所述排泥管4包括吸頭40,吸頭40設置在排泥管端部且位于排泥部中,吸頭40包括主體41,多個吸口42和連接管43,吸口42通過連接管43與主體41連接,通過多個吸口將污泥吸出,污泥通過主體41進入連接管,從而提升吸出效率。所述吸口42環繞主體41設置,通過多個方向的吸口吸取污泥,可提升吸頭的覆蓋面。沉淀池包括第一擋板6,進水部1包括進水口11,第一擋板6與進水口11相對設置,第一擋板能夠防止漂浮在池體上方的漂浮物堵塞進水口。沉淀池包括第二擋板7,所述第二擋板7與出水部2相對設置,通過第二擋板能夠防止漂浮物堵塞出水部。沉淀池包括排出管8,排出管8設置在沉淀部上方,排出管用于吸出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物。
本實施例的一種沉淀池能夠有效避免污泥堆積在沉淀部底部,提升污泥的排出率;同時,使得排泥管的覆蓋范圍更廣,能夠有效提升污泥的排出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理文造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362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人造石用污水循環處理系統
- 下一篇: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