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流體流量分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30735.4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462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騰;葛鑒;汝紹鋒;史留勇;王瀚林;廖宇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B01J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本實用新型 分配器 微流體流量 分配裝置 流量分配 微流體 層流狀態 流量輸出 內部管道 輸出流量 直徑變化 分叉口 內管道 微尺度 易加工 流體 分級 串聯 聯結 多樣性 出口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流體流量分配裝置,包括入口、分配器、出口,微流體從入口進入,利用分配器內部管道在分叉口處不同直徑,實現微流體的流量分配。由于微尺度下流體處于層流狀態,流量分配只能通過調節直徑來實現,本實用新型利用分配器內管道的直徑變化,產生多種流量輸出,還可以進行串聯分級聯結,增加輸出流量的多樣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具有易加工、精度高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流控裝置,特別是微流體流量分配裝置。
背景技術
微流控裝置,是指使用微米級管道處理或控制微小流體的裝置,廣泛用于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具有體積小,所需試劑和樣品少的優點。隨著材料科學、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微電子學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微流控芯片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其中流量分配設計是微流控裝置設計的基礎,即將微流體按預定流量通過不同路徑分配到相應的支路或功能元件。為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今的研究集中在集成方面,特別是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開發制造具有超強運行能力的多功能芯片。隨著微流控裝置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傳統的電路等效法、經驗試湊法越來越難以滿足設計要求。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需要發明一種高精度且易設計加工的微流控流量分配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對微流控流量分配裝置采用拓撲優化方法進行設計,實現了微流體流量的合理分配。本實用新型使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流體流量分配裝置,流量分配裝置由入口(1)、分配器(2)、出口A(3)、出口B(4)、出口C(5)組成;微流體通過入口進入分配器,經分配器內管道到達出口。其中,所述入口(1)、出口A(3)、出口B(4)、出口C(5)的寬度均為100微米,所述分配器尺寸為800×1300平方微米;所述入口(1)、出口B(4)位于分配器(2)的水平中軸線上,分別位于分配器(2)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出口A(3)、出口C(5)位于分配器(2)的右端,出口A(3)中線距分配器(2)頂部150微米,出口A(3)、出口C(5)關于分配器(2)水平中軸線成對稱分布;所述分配器(2),內部管道有分叉口A(6)、分叉口B(7);所述分叉口A(6)位于距分配器(2)左端640微米,距分配器(2)頂部600微米處,管C(211)與管D(212)在分叉口A(6)處管道截面積之比為1:4;所述分叉口B(7)位于距分配器(2)左端400微米,距分配器(2)頂部900微米處,管A(21)與管B(22)在分叉口B(7)處管道截面積之比為5:9;所述分叉口A(6)、分叉口B(7)處圓滑連接,所述管C(211)、管D(212)、管B(22)分別與出口A(3)、出口B(4)、出口C(5)圓滑連接,圓滑連接的曲率半徑均為10微米。
此結構可以實現出口A(3)、出口B(4)、出口C(5)的流量之比為1:4:9。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可以串聯分級,實現出口流量的多樣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是基于有限元與數值分析的設計,屬于非機械型流量分配器,不含有機械微泵和微閥,因此加工方便。并且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充分利用管道形狀及結構來實現流量分配的,與傳統的電路等效法相比,不采用理想假設(忽略彎管等形狀因素),從而避免了理論與實際結果之間的誤差,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精度更高。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有利于與其他微流控裝置(微泵、微閥等)共同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從而構成微全分析系統,提高空間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入口, 2為分配器, 21、22、211、212為分配器內部管道,3、4、5為出口,6、7為分配器內部管道分叉口。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流線仿真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分級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307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