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身吸能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29666.5 | 申請日: | 2017-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743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尚紀賓;楊偉國;盧之強;趙軒;趙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紫荊清遠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9/34 | 分類號: | 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身 吸能盒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身吸能盒,包括:連接板及設置于連接板的一側并與連接板一體成型的吸能盒本體,吸能盒本體沿垂直于連接板的方向開設有多個貫通的蜂窩孔,且蜂窩孔的中心軸線與連接板平行;吸能盒本體的遠離連接板的一側面設置有與連接板平行的前端面。該車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安全防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身吸能盒。
背景技術
汽車側面碰撞中,主要通過汽車車身兩側的吸能盒的壓縮變形充分吸收碰撞動能以緩和沖擊。目前,汽車中應用的吸能盒結構,一般是采用薄壁鈑金沖壓成型,但是,這種吸能盒的制造成本高,布置所占空間比較大;還有一小部分是采用鋼管焊接或應用填充材料,但是存在吸能效果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車身吸能盒,包括:連接板及設置于所述連接板的一側并與所述連接板一體成型的吸能盒本體,所述吸能盒本體沿垂直于所述連接板的方向開設有多個貫通的蜂窩孔,且所述蜂窩孔的中心軸線與所述連接板平行;所述吸能盒本體的遠離所述連接板的一側面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板平行的前端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各所述蜂窩孔沿所述吸能盒本體的高度方向分層錯落排列,且各層所述蜂窩孔的截面總面積相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蜂窩孔的截面呈正六邊形、長方形、菱形、圓形、三角形或橢圓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各所述蜂窩孔的壁厚為2mm~4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板開設有連接孔,螺栓穿過所述連接孔與車體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板與車體焊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該車身吸能盒安裝在車身的側面,當車身的側面受到撞擊時,該車身吸能盒能夠吸收掉部分撞擊能量,達到保護車中人員、新能源車底部的動力電池等作用,并且該車身吸能盒經熱擠壓一體成型,易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身吸能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身吸能盒的主視圖。
圖中:1-連接板;2-吸能盒本體;21-蜂窩孔;22-前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2所示,一種車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板1及設置于連接板1的一側并與連接板1一體成型的吸能盒本體2,吸能盒本體2 沿垂直于連接板1的方向開設有多個貫通的蜂窩孔21,且蜂窩孔21的中心軸線與連接板1平行;吸能盒本體2的遠離連接板1的一側面設置有與連接板1平行的前端面22。
具體地,各蜂窩孔21沿吸能盒本體2的高度方向分層錯落排列,且各層蜂窩孔21的截面總面積相等,以提高車身吸能盒的結構穩定性,進而提升其整體吸能效果。其中,蜂窩孔21的截面呈正六邊形、長方形、菱形、圓形、三角形或橢圓形。各蜂窩孔21的壁厚為2mm~4mm。
為便于將車身吸能盒安裝在車身的側面,在連接板1上開設有連接孔 11,通過螺栓穿過連接孔與車體連接;或者直接將連接板1與車體焊接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紫荊清遠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紫荊清遠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296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焦距為12mm的光學鏡片
- 下一篇:充液管道壓電液阻俘能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