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充氣的大棚用塑料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29661.2 | 申請日: | 2017-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356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江大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富順塑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14 | 分類號: | A01G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 地址: | 2113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充氣 大棚 塑料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棚用塑料膜,具體涉及一種可充氣的大棚用塑料膜。
背景技術
在目前,種植蔬菜或真菌類等農產品越來越多地使用大棚,尤其在冬季,采用大棚方式種植成為蔬菜的主要生產方式,尤其是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在冬季,新鮮蔬菜的供應主要依靠大棚種植方式提供。
大棚的主要結構為框架和支撐在框架上的塑料膜,目前,塑料膜主要為單層結構,由于晝夜溫差大,為防止在夜晚大棚內的熱能損失較大,一般均在塑料膜的外側加蓋一層保溫層,該保溫層采用草席或棉席,在白天,將保溫層卷起,使陽光能夠直射進大棚內,在夜晚,將保溫層放下,對大棚進行保溫。雖然塑料的導熱性較差,但是由于塑料膜的厚度都比較薄,在夜晚雖然有保溫層的覆蓋,但是大棚內的熱量損失仍較大,為防止大棚內的溫度過低,需要在大棚內另外設置加熱裝置,以提高大棚在夜晚的溫度,這進一步提高了采用大棚方式種植農產品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塑料膜,該塑料膜能夠作為大棚用塑料膜,并具有較強的保溫功能,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充氣的大棚用塑料膜,其包括薄膜部和充氣部;
所述薄膜部包括疊合在一起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四周相互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的邊緣部,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之間形成一空腔;沿所述塑料膜的同一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條隔離部,所述隔離部將上述空腔分割為小的分空腔;
所述充氣部包括充氣管,所述充氣管的一端從外向內依次連通所有的分空腔,充氣管的另一端伸出薄膜部后形成充氣端,在充氣端安裝有氣針,在充氣管上開設有連通各個分空腔的氣孔,通過氣針能夠向各分空腔內充氣。
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雙層膜結構,并在兩層薄膜中間設置了至少一條隔離部,該隔離部使兩層薄膜具有更多的連接部分,增強薄膜部的整體強度。在本實施例使用時,首先將該塑料膜覆蓋在支架上,然后將邊緣部固定在之間上,然后用充氣裝置通過氣針向各個分空腔內充氣并充滿,由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使本實用新型中的塑料膜具有較強的保溫性能,減少大棚內的熱量通過塑料膜散失,可降低在夜晚對大棚進行二次加熱量。當分空腔的氣壓過大時,可以將氣針拔出,放掉一部分空氣。
進一步,所述充氣部還包括防護帽,在充氣管的充氣端設置有外螺紋,防護帽設置有與上述外螺紋相嚙合的外螺紋,所述防護帽通過螺紋旋擰在充氣管上。設置防護帽后,可以避免外部異物進入氣針中,造成氣針的堵塞,妨礙對分氣腔的充氣。
進一步,在所述邊緣部上設置有固定孔。采用繩索或其它帶狀物通過固定孔可以將塑料膜固定在支架上,增強大棚的穩定性。
進一步,所述充氣管為塑料軟管。采用塑料軟管可以使本實用新型易于折疊或卷成筒狀,便于存儲和運輸。其中塑料軟管可以聚乙烯軟管、聚氯乙烯軟管等軟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和圖2,一種可充氣的大棚用塑料膜,其包括薄膜部和充氣部;薄膜部包括疊合在一起的第一薄膜11和第二薄膜12,第一薄膜11和第二薄膜12的四周相互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的邊緣部15,第一薄膜11和第二薄膜12之間形成一空腔;沿所述塑料膜的同一方向設置有多條隔離部14,隔離部14將上述空腔分割為小的分空腔16,其中的隔離部由第一薄膜11與第二薄膜12粘合在一起所形成。
充氣部包括充氣管20,充氣管20的一端從外向內依次連通所有的分空腔16,充氣管的另一端伸出薄膜部后形成充氣端21,在充氣端21安裝有氣針22,在充氣管上開設有連通各個分空腔的氣孔,通過氣針能夠向各分空腔內充氣。
在本實施中,在充氣端21設置有外螺紋,防護帽23具有內螺紋,防護帽23經螺紋旋擰在充氣管上。在邊緣上設置有固定孔13。在本實施例中,充氣管采用塑料軟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富順塑業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富順塑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296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