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膠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17645.1 | 申請日: | 2017-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218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沈育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偉(江蘇)碳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15/06 | 分類號: | B01F15/06;B01F15/00;B01F1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 地址: | 224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膠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膠機。
背景技術
在生產預浸布的生產過程中,由于碳纖維太細無法像玻璃纖維那樣可以縱橫交錯織成布,只有全部成縱向排列用膠固定在襯布上,所以真正的碳纖布只有經線沒有緯線,這是區別碳纖竿和玻纖竿的重要標志,因此為了增加預浸布的生產效果,打膠的過程中能滿足每款混合后的膠在恒溫下固定的黏度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個要為后續造膜作業做準備。
專利一種防半堵混膠機(公告號為CN201420824482.8)包括儲膠機構和混膠機構,所述儲膠機構包括至少兩個密閉的儲膠桶,所述混膠機構包括混膠頭,所有的所述儲膠桶與所述混膠頭之間分別設有輸膠管,所述輸膠管上設有輸膠機構;還包括用于測量所述儲膠桶重量的重量測量裝置;所述重量測量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儲膠桶的安放平臺,所述安放平臺上環形均布設有至少三個重力傳感器。本實用新型的防半堵混膠機,能夠對輸膠管進行實時監測,防止半堵,但是混膠桶內的膠水混合是常會發生粘度不同,故混合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此急需一種結構簡單,不僅能滿足每款混合后的膠在恒溫下有固定的黏度,而且能精準掌控混膠桶內配合的比例,并在可隨時監控,確保出膠口膠的比列在規范內的混膠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膠機,結構簡單,不僅能滿足每款混合后的膠在恒溫下有固定的黏度,而且能精準掌控混膠桶內配合的比例,并在可隨時監控,確保出膠口膠的比列在規范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混膠機,包括相連的儲膠機構和混膠機構,儲膠機構包括至少兩個密閉的儲膠桶,還包括與混膠機構相連的控制器;儲膠桶包括內桶、套設固定在內桶外側的外桶以及出膠管,內桶的底部設有加熱板,且內桶的側壁上設有螺旋形排列的第一加熱管,出膠管的端口設有電磁閥,出膠管的內側設有溫度傳感器,電磁閥的外側連接有流量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與流量傳感器均與控制器相連;混膠機構的頂部設有至少兩個進料口,且進料口對稱排列在混膠機構的兩端,混膠機構的內部設有縱向交錯設置的若干第二加熱管。
優選的,第一加熱管為固定在內桶側壁上的電加熱管,使得可以將熱量傳輸的更加均勻,且結構更加簡單。
優選的,第一加熱管的內部設有流動的導熱油,且加熱管的兩端設有進油管以及出油管,進油管與出油管之間設有依次相連的循環水泵以及油箱,油箱內部設有電熱絲,使得實現加熱油的可循環利用,且加熱的溫度可控性更高。
優選的,儲膠機構還包括與儲膠桶相連的氣壓馬達,使得通過氣壓馬達將儲膠桶內的膠水打出,使得將儲膠桶的膠水在密封環境中進行打出,從而防止外界環境對于膠水的污染。
優選的,儲膠機構還包括與位于儲膠桶內部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若干攪拌葉片,且攪拌葉片包括縱向交替設置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第一葉片的長度大于第二葉片的長度,使得混合的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儲膠桶包括相連的內桶和外桶,且在內桶的側壁上設于第一加熱管,內桶的底部設置加熱板,因此使得可以將熱量加熱的更加均勻,且配合設置在出膠管內的溫度傳感器,通過將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實時的傳輸給控制器,從而可以更加精確的對于儲膠桶的溫度進行監控,且通過控制器控制電磁閥進行開啟,且流量傳感器檢測輸出膠體的流量,因此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混膠的比例,將輸出的膠水通入混膠機構,在交錯設置的第二加熱管的所用下,不僅可以實現對于混合的膠體進行再次加熱的目的,而且還可以在加熱的基礎上進行膠水的混合,使得混合的效果更好,更均勻,使得結構更加簡單。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記:1為內桶,2為外桶,3為出膠管,4為加熱板,5為第一加熱管,6為電磁閥,7為溫度傳感器,8為流量傳感器,10為儲膠機構,11為儲膠桶,12為氣壓馬達,13為攪拌軸,14為攪拌葉片,15為第一葉片,16為第二葉片,20為混膠機構,21為進料口,22為第二加熱管,30為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偉(江蘇)碳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經上偉(江蘇)碳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176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