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獼猴桃采果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10147.4 | 申請日: | 2017-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229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虞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菲樂奇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5F3/04 | 分類號: | A45F3/04;A45C13/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贛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張文宣;文珊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獼猴桃 采果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獼猴桃采果袋,屬于采果袋領域,所述采果袋包括袋本體,設置于袋本體中部的秋千型緩沖網,下果袋;袋本體頂端連接有提把,中上部設置有袋口,中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件;下果袋包括垂直布筒和布彎筒;袋本體下端一側與所述垂直布筒上口相通;所述布彎筒上口與所述垂直布筒下口一體連接;垂直布筒和布彎筒的口徑相同,均為20~30cm;布彎筒下口為下果口;布彎筒中側面還連接有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配套使用;秋千型緩沖網兩側上端連接于袋本體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獼猴桃采果袋,尤其是在轉移果子的時候不用每次取背獼猴桃采果袋,增加單位時間內的采摘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采果袋領域,更具體的,涉及獼猴桃采果袋。
背景技術
目前,獼猴桃采摘主要是通過放置于地下的大口徑桶狀物或者是背于背上的背簍或只有上端開口的包袋盛裝。使用放置于地上的大口徑桶裝物盛裝增加了采摘后放置的距離或者遠距離投放時砸壞的果子;而使用背簍或者只有上端開口的包袋,增加了取下背簍或者包袋以及倒出時的時間成本,也容易產生更多因人工操作砸傷的果子。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出獼猴桃采果袋,尤其是在轉移果子的時候不用每次取背獼猴桃采果袋,增加單位時間內的采摘量以及減少采摘過程中的砸傷碰傷。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獼猴桃采果袋,所述采果袋包括袋本體,設置于袋本體中部的秋千型緩沖網,連接于袋本體下方一側的下果袋;
所述袋本體頂端連接有提把,中上部設置有袋口,中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件;
所述下果袋包括垂直布筒和布彎筒;所述袋本體下端一側與所述垂直布筒上口相通;所述布彎筒上口與所述垂直布筒下口一體連接;所述垂直布筒和所述布彎筒的口徑相同,均為20~30cm;
所述布彎筒側面還連接有第二連接件;
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配套使用;
所述秋千型緩沖網兩側上端連接于所述袋本體內。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袋本體背部連接有雙肩背帶;所述袋本體和所述雙肩背帶均采用蜂窩海綿壓縮設置;所述雙肩背帶通過可調節扣調節背帶長度。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袋本體深度為40~60cm;所述袋口口徑為30cm~50cm。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秋千型緩沖網由相對的兩側及底部的三塊網狀布料拼接而成;所述秋千型緩沖網呈上寬下窄梯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雙肩背帶連接有防滑扣;所述防滑扣包括插入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過第一梭織帶與所述袋本體底部一端連接;所述插入件通過第二梭織帶與所述袋本體底部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梭織帶插入所述固定件的長度和所述第二梭織帶插入所述插入件的長度均可調節;所述第一梭織帶和所述第二梭織帶的厚度均為2~3mm。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袋本體側面連接有口袋;所述口袋深18~20cm,口徑長8~10cm;所述口袋上端采用拉鏈閉合。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插扣的扣件,所述第二連接件插扣的插入件。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件為固定環,所述第二連接件卡扣掛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獼猴桃采果袋,中部采用秋千型緩沖網,下部采用布彎筒設計,在轉移果子的時候不用每次取背獼猴桃采果袋,在增加單位時間內的采摘量的同時,減少果實砸傷碰傷的概率。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菲樂奇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江西菲樂奇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101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