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實驗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04657.0 | 申請日: | 2017-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810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靳華偉;張新;徐少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電子機械 制動 系統 實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實驗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實驗臺。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飛速發展,汽車線控技術應運而生,并且在整車上具有廣泛應用,它是基于信息交互系統和實時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統。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作為汽車線控技術的一個分支,用以取代傳統的液壓和氣壓制動系統,其結構原理和控制算法上都與傳統制動系統有很大的區別,是一種全新的汽車制動理念。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憑借其節能、環保和制動響應快速等優點而優先在國外汽車企業得到廣泛研究,其理論研究、試驗測試平臺和樣機制造在國內起步較晚,但是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也有了相當的突破。伴隨著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以及車速的不斷提高,現代車輛要求具有更高的舒適性、安全性以及穩定性,這也對汽車電子機械制動控制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制動方法,傳統的制動系統實驗臺基礎結構與其不一致,且功能單一,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故需要一種實驗臺以真實的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為基礎,充分展示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工作過程,方便測量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制動力及其響應效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實驗臺,以克服上述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電子機械制動系統實驗臺,其結構特點在于,包括實驗臺架、以及設在實驗臺架上的模擬汽車行駛模塊、制動系統執行器模塊、制動信號采集模塊和踏板模擬器模塊。
進一步,所述模擬汽車行駛模塊包括電機、離合器和制動盤,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離合器與制動盤中心軸連接,并通過離合器切斷和傳遞電機向制動盤輸入的動力。
進一步,所述制動系統執行器模塊包括設置在制動盤內外兩側的制動塊一、制動塊二以及設在實驗臺架上的可移動支撐平臺,所述制動塊二通過連桿組件與支撐平臺連接,所述支撐平臺上設有力矩電機,所述力矩電機的輸出軸與減速器輸入軸連接,所述減速器輸出軸通過撓性聯軸器與滾珠絲杠副的滾珠絲杠連接,滾珠絲杠副螺母與正對于制動塊一的壓盤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平臺在實驗臺架上可沿滾珠絲杠副軸向往復移動。
進一步,所述踏板模擬器包括傳動部分和傳感部分,
所述傳動部分包括制動踏板、制動連桿、回位彈簧、彈簧卡扣和踏板旋轉軸心;所述制動踏板和制動連桿固定連接,接收踏板制動力;所述回位彈簧和制動連桿通過彈簧卡扣連接,支撐制動連桿,并提供制動反力;所述制動連桿可圍繞踏板旋轉軸心在一定角度內運動;
所述傳感部分包括轉臂、搖臂、驅動臂和行程傳感器;所述轉臂與踏板旋轉軸心固定連接,所述轉臂、搖臂和驅動臂采用鉸鏈順序連接,所述驅動臂連接行程傳感器;所述行程傳感器另一端固定在踏板底上,所述踏板模擬器將制動踏板圍繞踏板旋轉軸心的角度變化轉化為行程傳感器的電壓變化;將踏板的角度變化轉化為電壓信號,用于向制動系統中模擬執行器輸入可變電壓。
進一步,所述踏板模擬器輸出電壓與踏板轉角的關系公式如下:
式中,u為行程傳感器的輸出電壓,θ為轉臂初始位置與豎直方向夾角,a為轉臂長度,U0為行程傳感器的輸入電壓,L為行程傳感器的電阻總長度,為制動踏板轉動角度。
進一步,所述制動盤上方設有鉗體,所述鉗體包括一對與制動盤軸向平行的滑梁,所述制動塊一和制動塊二分別設有吊耳,所述吊耳滑動搭接在鉗體的滑梁上。
進一步,所述連桿組件包括與可移動支撐平臺固定的固定座和“L”形間隙配合體,所述間隙配合體豎向板嵌入制動塊二與鉗體邊梁之間,用于撥動制動塊二。
進一步,所述制動信號采集模塊包括數字顯示儀、位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所述位移傳感器對稱安裝在制動塊一和制動塊二的制動塊吊耳間,用于采集兩個制動塊間的位移變化量;所述數字顯示儀可同時顯示同一時刻的壓力及位移數值變化。
進一步,所述所述制動盤上均勻布置有配重塊孔,設置與配重塊孔可拆卸連接的制動盤配重塊,通過制動盤上制動盤配重塊數量的變化實現制動盤慣性質量的變化。
進一步,所述制動盤配重塊通過螺釘嵌入式固定在制動盤的配重塊孔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046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通用智能電動桿拉繩式全檢測試機
- 下一篇:一種基于碰撞試驗的新型試驗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