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綜合性身份識別讀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00564.0 | 申請日: | 2017-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688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夢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浙大網新眾合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項軍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綜合性 身份 識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對在工業及商業應用中的需要身份(標簽)鑒別的輸入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二維碼的廣泛應用,在很多場合都開始使用二維碼作為身份或特征碼的輸入,如停車場,高鐵,地鐵等公共交通。但目前需要增加或新制造設備需要使用二維碼,并保留之前RFID讀取功能的機器存在一下問題:
1:改造原有設備需要破壞外殼增加二維碼讀頭,或外掛二維碼讀頭。對產品外觀破壞較大。且需要對二維碼增加新的供電及通訊端口。
2:對于新制造設備,必須為RFID和二維碼讀頭設計2塊不同的區域。并且用戶在輸入二維碼和RFID時,需要在不同的位置進行操作。十分不便利,空間消耗較大。且同樣需要為兩個讀頭準備2路電源及2路控制端口。
3:整合時的相互信號干擾較大,普通用戶很難把握。RFID屬于近場強輻射信號(15A/m)。在天線附近足以產生干擾附近電路的電磁場。如果2個讀頭位置沒有安放正確,很容易造成系統不穩定。同時周邊電路也會影響到RFID天線的讀取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綜合性身份識別讀頭,解決RFID和二維碼技術整合在一個讀頭上的難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綜合性身份識別讀頭,包括二維碼傳感器殼體、設于二維碼傳感器殼體內的二維碼傳感器和集成有射頻芯片的RFID天線,以及封閉二維碼傳感器殼體開口,用來防護二維碼傳感器并同時提供透光通路供二維碼傳感器使用的透明材料面板,所述二維碼傳感器通過數據線與主控板連接,所述RFID天線通過RFID天線饋線與主控板連接,所述主控板連接有提供電源的電源線。
優選的,所述主控板設有用來產生RFID天線信號的RFID信號產生電路,以及控制二維碼傳感器檢測透明材料面板區域是否存在可以識別的身份信息的二維碼傳感器驅動電路。
優選的,所述二維碼傳感器殼體為底部直徑小,口部直徑大的碗型結構,所述RFID天線呈環形并安裝在二維碼傳感器殼體的碗口位置。
優選的,所述二維碼傳感器殼體的碗口位置設有定位RFID天線的環形定位臺階。
優選的,所述環形定位臺階上設有用于避免RFID信號被周圍金屬干擾的鐵氧體。
優選的,所述鐵氧體包括位于RFID天線下方的底部以及環繞RFID天線外圓設置的側部。
本實用新型把RFID和二維碼技術進行整合,變為一個統一的讀頭,既可以讀常規RFID,也可以讀取二維碼、條碼。同時因為是一體化設計,在設計和工廠裝配時就可以處理好信號干擾問題,保證信號質量。并且該讀頭只占用了一個設備的空間,只需要一組電源和一路控制電路即可,對于現場改造和新設備制造有極大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示意圖;
圖3是使用鐵氧體改善RFID天線周圍磁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綜合性身份識別讀頭,包括二維碼傳感器殼體5、設于二維碼傳感器殼體內的二維碼傳感器6和集成有射頻芯片的RFID天線2,以及封閉二維碼傳感器殼體開口,用來防護二維碼傳感器并同時提供透光通路供二維碼傳感器使用的透明材料面板1,所述二維碼傳感器6通過數據線7與主控板8連接,所述RFID天線2通過RFID天線饋線3與主控板8連接,所述主控板8連接有提供電源的電源線9以及與外部進行數據連接的外接數據線10。所述主控板8設有用來產生RFID天線信號的RFID信號產生電路,以及控制二維碼傳感器檢測透明材料面板區域是否存在可以識別的身份信息的二維碼傳感器驅動電路。由于RFID和二維碼技術均為現有技術,因此,RFID信號產生電路和二維碼傳感器驅動電路均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成熟技術,本實用新型是把RFID和二維碼技術進行整合,因此,把RFID信號產生電路和二維碼傳感器驅動電路同時集成在主控板上即可,主控板可以是CPU,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電路板結構。
該綜合性身份識別讀頭讀取的身份信息可以是數字,字符等用戶定義的數字信息,這些數字信息載體可以是RFID卡片,RFID標簽,二維碼圖像,一維碼(條形碼)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浙大網新眾合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浙大網新眾合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005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