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00471.8 | 申請日: | 2017-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321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程賢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程賢軍 |
| 主分類號: | G01N31/12 | 分類號: | G01N31/12;G01N33/00;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050 甘肅省蘭州市***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材 檢測 廢氣 排放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材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
背景技術
建材是建筑材料的簡稱,建筑材料的堅固耐久以及健康環保是每個收購商和供應商關注的話題,通過建材檢測可以了解產品是否合格,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改進產品的方法。建材檢測機構在檢測建材時常會用到一種燃燒建材的方法,通過對建材燃燒產生的氣體進行含量檢測來判斷建材內部的某些物質含量是否超標,但這些燃燒產生的氣體在檢測后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后就排向大氣中,特別是一些堿性氣體和酸性氣體,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需要對此作出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燃燒建材產生的氣體得不到有效處理就排放到大氣中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包括檢測倉,所述檢測倉的頂端安裝有排氣管,所述檢測倉的一側設有反應池,所述反應池的開口處嵌設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上插設有連通管,且連通管貫穿密封蓋并延伸至反應池內部的底側,所述連通管遠離反應池的一端連接在排氣管上,所述密封蓋的上方對稱設有兩個漏斗架,兩個所述漏斗架上均架設有方管漏斗,且方管漏斗貫穿密封蓋并延伸到反應池內,兩個所述方管漏斗的頂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放置盒和第二放置盒,所述密封蓋的內部對稱開設有兩個安裝腔,兩個所述安裝腔的內部均設有微型伺服電機,兩個所述微型伺服電機的驅動端上均安裝有圓齒輪,所述密封蓋的內部同樣對稱設有兩個板槽,兩個所述板槽內均設有擋板,兩個所述擋板分別貫穿對應位置的方管漏斗并延伸至同側的安裝腔內,兩個所述擋板相反的一端均連接有彈簧,兩個所述彈簧遠離擋板的一端均連接在板槽遠離安裝腔一側的側壁上,所述密封蓋的底壁上吊設有耐腐蝕塑料桿,所述耐腐蝕塑料桿的底端安裝有酸堿度傳感器。
優選地,所述反應池的內部設有蒸餾水,且酸堿度傳感器位于蒸餾水的內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放置盒的內部放置有生石灰,所述第二放置盒的內部設有稀鹽酸。
優選地,所述密封蓋的內部安裝有可編程80C51單片機,所述酸堿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在可編程80C51單片機的輸入端上,所述可編程80C51單片機的輸出端與兩個微型伺服電機的輸入端電連接。
優選地,兩個所述擋板均位于圓齒輪的底側,且兩個擋板的頂壁上均開設有與圓齒輪相互嚙合的齒槽。
優選地,所述密封蓋上插設有排放管,且排放管的底端位于反應池內部的頂端。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者打開整個裝置的電源,當建材燃燒產生的氣體進入反應池內時,酸性或堿性氣體溶于蒸餾水中,當蒸餾水的酸性過大時,酸堿度傳感器將感受到的信號傳遞給可編程80C51單片機,可編程80C51單片機控制第一放置盒下方的微型伺服電機逆時針旋轉一段距離將擋板拉向微型伺服電機,生石灰從第一放置盒內落入反應池內,對溶于水的酸性氣體進行中和,使酸性氣體繼續溶于水中被中和,同樣的原理,當蒸餾水的堿性過大時,酸堿度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可編程80C51單片機控制第二放置盒下方的微型伺服電機拉動擋板釋放稀鹽酸進行中和,最后中和后的氣體從排放管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使用,對燃燒建材產生的氣體進行酸堿度處理使其在排放到大氣中后不會對大氣造成污染,保護了大氣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建材檢測用廢氣排放裝置的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檢測倉、2排氣管、3反應池、4連通管、5第一放置盒、6第二放置盒、7方管漏斗、8漏斗架、9擋板、10酸堿度傳感器、11密封蓋、12微型伺服電機、13圓齒輪、1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程賢軍,未經程賢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004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