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巖心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95044.1 | 申請日: | 2017-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143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軍海;韓艷濃;王怡;曾義金;孫連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華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611 | 代理人: | 劉華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巖心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層巖石力學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巖心。
背景技術
在油氣田勘探和開發領域,常常采用人造巖心代替天然巖心,用于室內模擬實驗。
在現有技術中,常常將天然巖心骨架材料和粘結劑混合在一起,再利用模具限形壓制而成人造巖心。試驗所要求巖心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等,可以通過改變粘結劑用量和壓制的壓力條件而實現。這種情況下很難精準地控制巖心的內部結構,且其試驗所要求的孔隙度等參數也比較難以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巖心。該巖心結構簡單由多個巖心單元拼接而成,可直接在其內部加工模擬裂隙,從而更精準地控制巖心的孔隙度等參數,由此,有助于提高例如聲力學等巖石試驗的精確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巖心,包括至少兩個柱狀的巖心單元,各巖心單元的底面為巖心的相應的底面的一部分,在至少一個巖心單元上構造有與巖心單元的兩底面均連通的模擬裂隙。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括兩個構造為半圓柱狀的巖心單元,兩個巖心單元的內表面對接,且兩個巖心單元上的模擬裂隙關于巖心單元的內表面對稱。
在一個實施例中,模擬裂隙包括設置在巖心單元的內表面上的裂縫,裂縫以半圓弧狀向巖心單元的外表面延伸。
在一個實施例中,裂縫的寬度不大于10毫米,和/或裂縫的長度方向與巖心單元的軸向形成的夾角為0到90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裂縫的長度方向與巖心單元的徑向方向平行,且外側圓弧面與巖心單元的外側圓弧面平行,且距離為4到7毫米。
在一個實施例中,模擬裂隙包括設置在巖心單元的內表面上向外表面延伸的半球狀的孔。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巖心單元的內表面上設置連通槽。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巖心單元的底面上設置與連通槽連通的容納槽。
在一個實施例中,容納槽的寬度為3到5毫米,和/或連通槽的寬度為2到3 毫米。
在一個實施例中,巖心單元由金屬、塑料或者玻璃中的一種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該巖心由巖心單元組成,則模擬裂隙很容易地被加工在巖心單元上,以保證精準地控制巖心的孔隙度等參數。同時,在相應的試驗完成后,還可以通過修改或者增加巖心單元上的模擬裂隙的尺寸和數量,以模擬不同的巖層,從而,重復利用巖心以節約試驗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地描述,在圖中:
圖1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巖心的俯視圖;
圖2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巖心單元的主視圖;
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巖心10。如圖1所示,巖心10包括至少兩個巖心單元1。各巖心單元1均構造為柱狀,并且每個巖心單元1的底面為巖心10 的相應的底面的一部分。也就是,通過豎向的剖面將巖心10分成不同的巖心單元1。巖心10為由巖心單元1組成的分體式結構。同時,如圖2所示,在至少一個巖心單元1上構造有模擬裂隙2,該模擬裂隙2構造為與巖心單元1的兩個底面均連通。由于該巖心10為分體式結構,可以在其內側表面上先設置模擬裂隙2,然后再將各巖心單元1組裝為巖心10。從而,這種方式使得模擬裂隙2的加工變得容易,同時所形成的模擬裂隙2的尺寸也比較精準。同時,在相應的試驗完成后,還可以通過修改或者增加巖心單元1上的模擬裂隙2的尺寸和數量,以模擬不同的巖層,由此,節約試驗成本,提高試驗效率。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例中,巖心10包括構造為半圓柱的兩個巖心單元1。這兩個巖心單元1的內表面為方形面,外表面為半圓弧面,底面為半圓面。在試驗過程中,兩個巖心單元1的內表面相對式接觸,以形成巖心10。這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同時,在兩個巖心單元1對接后,各巖心單元1上的模擬裂隙2對稱。這種設置方式能使得結構簡單,容易加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950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