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78087.9 | 申請日: | 2017-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287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仲明;王強;陳志勇;張露;楊勇;洪琦;張鐵峰;劉原野;沈兆亮;劉亦軍;郭躍;王東;何志剛;李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錦州市第二醫院 |
| 主分類號: | A47G9/10 | 分類號: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錦州遼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5 | 代理人: | 趙月娜 |
| 地址: | 121003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撐條 支撐模塊 臥位 枕骨 頸椎病預防 人體頸椎 側身 頸椎病 治療枕 可調 上頸 下頸 枕芯 支撐 枕套 本實用新型 生理學特點 高度變化 頸椎彎曲 彎曲變化 凹坑 副枕 脊柱 枕頭 平行 治療 預防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包括枕套和枕芯,其特征在于:枕芯包括仰身臥位支撐部和側身臥位支撐副枕,仰身臥位支撐部由枕骨支撐模塊、上頸段支撐模塊和下頸段支撐模塊,枕骨支撐模塊中心設有對應枕骨的凹坑,上頸段支撐模塊由與頸椎彎曲頂點相對應的支撐條棱Ⅰ、設于支撐條棱Ⅰ前、后兩側的多個過渡支撐條棱Ⅱ組成,下頸段支撐模塊由與過渡支撐條棱Ⅱ相接并平行的多個支撐條棱Ⅲ組成,支撐條棱Ⅰ、過渡支撐條棱Ⅱ和支撐條棱Ⅲ的高度變化與人體頸椎段彎曲變化相適應。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根據人體頸椎脊柱生理學特點,調整人體側身與仰身臥位時枕頭相應部位的高度,從而達到預防頸椎病和治治療頸椎病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枕頭的結構,特別是一種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適用于不同年齡、不同體型的人群。
背景技術
枕頭是睡眠時不可缺少之物,申請人在醫學臨床多年實踐工作中發現,枕頭使用不當可致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尤其頸動脈供血小腦、延髓的生命中樞。臨床上大多數頸椎病初發患者均與睡眠時枕頭的選擇不當及使用方法有關。
申請人經過30多年的臨床反復研究發現,符合人體頸椎生物學要求的枕頭需要滿足以下三個“不同”的要求:1、人體側身與仰身臥位時,枕頭的高度應是不同的;2、仰身臥位時,頭、上頸段和下頸段的不同位置,其生理要求支撐點的高度也是不同的;3、因人的體型、年齡不同,要求枕頭高度和頭頸相對高度不同。而現有的枕頭雖然五花八門、千姿百態,但都無法滿足上述不同的生理要求,即無法較為完善的解決睡眠時符合人體頸椎脊柱生理要求高度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根據人體頸椎脊柱生理形態和神經、血管、韌帶、肌肉生物力學特點,模仿生物力學的最佳靜態需求,調整人體側身與仰身臥位時枕頭相應部位的高度,從而達到預防頸椎病和治治療頸椎病的目的,改善增加腦供血,防止病情惡化。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包括枕套和設于枕套內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包括位于枕頭中部的仰身臥位支撐部和對稱設于仰身臥位支撐部兩側的側身臥位支撐副枕,所述仰身臥位支撐部由沿枕頭寬度方向依次相接布置的枕骨支撐模塊、上頸段支撐模塊和下頸段支撐模塊,所述枕骨支撐模塊呈矩形且其中心設有對應枕骨的凹坑,所述上頸段支撐模塊由與頸椎彎曲頂點相對應的支撐條棱Ⅰ、設于支撐條棱Ⅰ前、后兩側且與支撐條棱Ⅰ平行的多個過渡支撐條棱Ⅱ組成,所述下頸段支撐模塊由與過渡支撐條棱Ⅱ相接并平行的多個支撐條棱Ⅲ組成,所述支撐條棱Ⅰ、過渡支撐條棱Ⅱ和支撐條棱Ⅲ的高度變化與人體頸椎段彎曲變化相適應;所述側身臥位支撐副枕的高度高于仰身臥位支撐部的最高點。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枕套底部分別設有對應仰身臥位支撐部和側身臥位支撐副枕的夾層,所述夾層內設有支撐墊板。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枕骨支撐模塊、上頸段支撐模塊、下頸段支撐模塊和側身臥位支撐副枕的底部與枕套之間利用尼龍扣連接固定,以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各部分的相對位置。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枕骨支撐模塊的凹坑外周為柔性支撐區,以利于與上頸段支撐模塊過渡銜接。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支撐條棱Ⅰ、過渡支撐條棱Ⅱ和支撐條棱Ⅲ均為可繞底部與枕套連接點擺動的柔性支撐條,以消除個體差異,實現對使用者適宜的位置調整。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枕骨支撐模塊的凹坑底面的高度為0~3cm,所述上頸段支撐模塊的最高點的高度為3cm~5cm,所述下頸段支撐模塊的最高點的高度為3cm~4cm,所述側身臥位支撐副枕的高度為9cm~14cm。
上述的仿生可調頸椎病預防治療枕,所述側身臥位支撐副枕的上表面與枕骨支撐模塊的凹坑的底面的高度差為10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錦州市第二醫院,未經錦州市第二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7808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