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975025.2 | 申請日: | 2017-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006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勇;胡夢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弘中偉業(yè)制冷設備安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東麗區(qū)***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冷 設備 效果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效果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制冷設備是制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制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溫下進行產(chǎn)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實現(xiàn)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diào)節(jié)。物品在冷卻或凍結時要放出一定的熱量,制冷裝置的圍護結構在使用時也會傳入一定的熱量。因此為保持制冷裝置中的低溫條件,就必須裝設制冷機,以便連續(xù)不斷地移去這些熱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華吸收這些熱量。
但是在現(xiàn)有的制冷設備,特別是在夏天高溫的天氣,制冷設備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可能會導致制冷設備損壞,導致制冷不均勻,導致食品或其他物品變質(zhì),需要對制冷設備的制冷效果進行檢測,但現(xiàn)有的檢測裝置只能對智能設備中的某一處進行檢測,不能排查出哪個部位的制冷效果差,且安裝拆卸困難,不利于快速有效的檢測,浪費時間,降低工作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包括設備主體,所述設備主體的底板內(nèi)壁上設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安裝底座,所述安裝底座上表面的中間位置活動安裝有電動轉軸,所述電動轉軸遠離安裝底座的一端連接有圓盤,所述圓盤的上表面的一側固定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為矩形空腔結構,且安裝塊頂部設有開口,所述安裝塊的底部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nèi)活動安裝有兩組滑塊,且兩組滑塊分別位于滑槽的兩側,兩組所述滑塊相靠近的一側頂部鉸接有連接桿的一端,兩組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鉸接在連接板下表面的兩側,且連接板與安裝塊內(nèi)腔大小相匹配,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設有兩組彈簧,且彈簧位于兩組連接桿之間,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檢測裝置,所述安裝塊的兩側壁內(nèi)均設有通孔,且通孔內(nèi)活動安裝有固定銷,所述固定銷上安裝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連接安裝塊。
優(yōu)選的,所述檢測裝置包括安裝箱和檢測板,且檢測板固定在安裝箱的頂部和四組側壁外部。
優(yōu)選的,兩組所述滑塊內(nèi)均設有通孔,且通孔與固定銷大小相匹配。
優(yōu)選的,所述電動轉軸包括底座以及底座上的轉動軸、裝設在該轉動軸上部的轉動盤、設置在轉動盤上的筒體,筒體內(nèi)裝設有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與裝設在轉軸上部的轉動盤傳動及供電電源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銷為T型結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可以對整個制冷設備的內(nèi)部進行檢測,來檢查它的制冷是否均勻,如果損壞了,也可以快速排查出它損壞部位,且檢測裝置能快速方便的安裝拆卸,加快工作效率,節(jié)省時間,本裝置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制冷設備制冷效果檢測裝置的A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設備主體、2氣缸、3安裝底座、4電動轉軸、5圓盤、6檢測裝置、7安裝塊、8滑槽、9滑塊、10彈簧、11連接板、12連接桿、13固定銷、14拉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弘中偉業(yè)制冷設備安裝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津弘中偉業(yè)制冷設備安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750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