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泳裝置及電泳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61437.0 | 申請日: | 2017-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463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艷芬;張新旺;劉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13/00 | 分類號: | C25D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10220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滑動懸臂 支撐架 托架 電泳生產線 電泳 電泳裝置 工件表面 牽引機構 驅動 豎直 搖擺 升降 本實用新型 懸掛 擺動動作 擺動運動 表面屏蔽 承托連接 滑動連接 兩側延伸 驅動托架 升降運動 狹小位置 上端 電泳槽 擺動 擺幅 槽液 承托 基部 排出 漆面 沖刷 夾雜 覆蓋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泳裝置及電泳生產線,包括用于懸掛工件的托架,電泳槽兩側延伸出的支撐架,托架的兩端分別與支撐架的兩側承托連接,支撐架一側的上端還設置有滑動懸臂,滑動懸臂的基部與支撐架沿豎直方向滑動連接,滑動懸臂連接有牽引機構,驅動滑動懸臂升降,以驅動托架一端起伏,實現工件搖擺。托架兩端與滑動懸臂承托配合,設置在支撐架一側上的牽引機構驅動滑動懸臂豎直的升降運動,從而托架一端升降搖擺,從而驅動下方懸掛的工件產生頻率、擺幅規律的擺動運動;在電泳加工過程中通過工件擺動,令槽液較沖刷工件表面,并通過擺動動作有效排出工件狹小位置夾雜的氣泡,使電泳中不易產生表面屏蔽,令漆面能夠更加完整覆蓋工件表面。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產品表面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泳裝置,還涉及一種電泳生產線。
背景技術
電泳是涂裝金屬工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電泳涂裝是將具有導電性的被涂物浸在裝滿水稀釋的濃度比較低的電泳涂料槽中作為陽極(或陰極),在槽中另設置與其對應的陰極(或陽極),在兩極間接通直流電一段時間后,在被涂物表面沉積出均勻細密、不被水溶解涂膜的一種特殊的涂裝方法。
電泳涂裝作為一類新型的低污染、省能源、省資源、防腐蝕性好的涂裝加工方式,具有涂膜平整,耐水性和耐化學性好等特點,容易實現涂裝工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適合形狀復雜,有邊緣棱角、孔穴工件涂裝,被大量應用于汽車、自動車、機電、家電等五金件的涂裝。
然而發明人發現,目前對車架等大尺寸、且表面結構具有一定復雜程度的工件進行電泳漆加工過程,還存在一些問題,一般電泳涂裝加工設備,只能實現工件上件并到達對應工藝槽的功能,工件在電泳過程中易出現氣泡,導致車架部分翼面產生屏蔽,電泳不良,防腐性能差的缺陷。同時,增大了車架下線后的補漆量,影響外觀質量。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目前工件的電泳加工設備電泳效果不佳,容易出現遺漏位置,導致產品質量差需要后續補漆等的技術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泳裝置,該電泳裝置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工件的電泳加工設備電泳效果不佳,容易出現遺漏位置,導致產品質量差需要后續補漆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提供一種采用該電泳裝置的電泳生產線。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泳裝置,包括電泳槽及用于懸掛工件的托架,所述電泳槽兩側延伸出的支撐架,所述托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支撐架的兩側承托連接,所述支撐架至少一側的上端還設置有滑動懸臂,所述滑動懸臂的基部與所述支撐架沿豎直方向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懸臂連接有牽引機構,通過所述牽引機構驅動所述滑動懸臂升降,以驅動所述托架至少一端起伏,實現所懸掛工件的搖擺。
優選的,上述電泳裝置中,所述牽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以及與所述驅動電機輸出軸傳動連接的鏈條,通過所述鏈條的牽引驅動所述滑動懸臂的升降。
優選的,上述電泳裝置中,所述支撐架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牽引機構及所述滑動懸臂,通過兩側所述滑動懸臂的反向滑行驅動所述托架連同工件的擺動。
優選的,上述電泳裝置中,其中一側的所述滑動懸臂頂端設置有限位托塊,所述限位托塊設置有朝向上方的V型開槽,用于限制所述托架的活動范圍;另一側所述滑動懸臂頂端設置有支撐托塊,所述支撐托塊設置有平面狀頂面,以穩固承托。
優選的,上述電泳裝置中,所述支撐托塊遠離所述托架端部的一側設置有限位板,用于對所述托架軸向限位。
優選的,上述電泳裝置中,所述支撐架的頂部設置有用于遮擋噴淋槽液的擋液板,所述擋液板連接有驅動控制器,用于驅動所述擋液板閉合或打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614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